我国绿色公共投资的环境绩效区域差异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e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环境污染给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绿色公共投资作为治理环境污染的主要手段,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升绿色公共投资环境效率对我国环境保护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绿色公共投资的环境绩效机理与渠道,在投影寻踪模型(Projectio n Pursuit model)的基础上构建了绿色公共投资环境绩效指标体系,利用2003年-2012年间我国30个省、市、区相关数据就我国省际绿色公共投资环境绩效时空差异进行了相应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绿色公共投资的环境绩效总体水平不高,空间上呈现由东部—中部—西部逐渐退减的趋势且省际差异显著;时序上全国及三大区域的绿色公共投资环境绩效的时序变化曲线均属波动状且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地区绿色公共投资的环境绩效值绝对水平存在差异;省际间的绿色公共投资的环境绩效情况也有所差异。同时,为进一步论证我国绿色公共投资对其环境绩效的影响,本文应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GMM)对绿色公共投资的环境绩效区域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公共投资对环境绩效动态影响为正,说明绿色公共投资对环境保护整体而言是有效率的;东部地区,其绿色公共投资对环境绩效动态影响为负值,且不显著;中部地区绿色公共投资对环境绩效的动态影响为正且相对其它地区最大;西部地区绿色公共投资对环境绩效的动态影响为正。文中最后根据我国目前环境污染以及绿色公共投资利用现状,对如何进一步提高绿色公共投资环境绩效和利用效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累积了大量不良资产,严重影响了金融安全和金融秩序。为深化金融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国政府借鉴国际先
本文以对传统产业组织学中市场结构—行为—绩效理论(即SCP范式)的形成和发展的回顾为切入点,介绍了关于结构—行为—绩效理论的理论框架以及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在理论回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