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黑犬》中杰里米的创伤复原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恩·麦克尤恩20世纪70年代成名,是兼具商业与文学声望的英国人气作家。作为一名职业作家,麦克尤恩的写作生涯已持续近25年,其作品囊括多项文学奖项。出版于1992年、第二次入围布克奖提名的代表作《黑犬》以杰里米为叙述者,讲述了一名受创者复原的故事。通过杰里米的视角,不同时代不同人的抑郁得以充分展现。正是在记录和探索这些抑郁记忆的过程中,杰里米得以从自己的创伤中解脱。本论文依据创伤理论,运用赫尔曼的复原过程的概念对杰里米从受创者复原为普通人的过程进行细致深入分析。杰里米的复原是一个重建关联性的过程,这种关联性既是公众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关联,也是个人与社群之间的关联。建立安全和重建创伤故事是杰里米实现复原的方法,而这两者的完成促成了复原的最终实现,即重建受创者与社群的联系感的实现。若没有充分的安全,其他的治疗工作则无法顺利进行。因此,作为复原的首要任务便是建立杰里米作为受创者的安全。孤儿感身份和不安全的生活环境导致杰里米的安全缺乏,换而言之,杰里米没有归属感。这种归属感的缺失表现为杰里米对自己的身体和情感思想没有主控感。杰里米曾试图通过假装是萨利的父亲和与他人的家人做朋友来以期建立安全,但均以失败告终。只有当杰里米真正成为一个父亲、拥有了一个健康有爱的家庭时,他才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安全感。复原的第二阶段是杰里米作为欧洲人对欧洲创伤故事的重建。作为欧洲人民的一员,杰里米深刻感受到欧洲的文化抑郁:对暴力历史的刻意遗忘和面对罪恶的无作为。作为欧洲一种常见的创伤症状,文化抑郁影响了包括杰里米在内的大多数欧洲人,但杰里米担起了揭露者的角色,直面创伤,试图重建创伤故事。大屠杀历史的存在及人本身的脆弱性与劣根性是欧洲文化抑郁的成因,为了复原这一创伤,杰里米重建欧洲关于大屠杀的创伤故事、直面欧洲过去和现在的罪恶。复原的最后阶段是重建联系感。杰里米对世界缺乏基本信赖感、对仍在遭难的受创者产生负罪感,这导致了他与外界联结感的断绝,而这种断绝具体体现为其信仰危机和自我孤立。杰里米联结感的恢复建立在安全的建立和创伤故事重建的基础之上:在建立安全的过程中,杰里米加深了与他人的关系并确信了爱的救赎力量;在重建欧洲创伤故事的过程中,杰里米意识到直面并牢记罪恶的必要性,也是在此过程中,杰里米拥有了与困扰自己多年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作斗争的契机,并最终实现了与自己的和解。通过分析杰里米的创伤复原,本论文不仅探讨了杰里米由受创者转变为普通人的过程,更展现了伊恩·麦克尤恩对受创者的同情和人文关怀、对勇敢直面并牢记暴行的赞扬和对爱的救赎力量的歌颂。
其他文献
目的:重楼是云南省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的重点品种,也是近年来中药栽培和中药材产业扶贫的“优势”品种,其镇痛、止血、抗肿瘤等药效显著,为云南白药、宫血宁等80余种中成药的原料。然而目前存在(1)云南重楼及同属植物品种较多,鉴定困难,许多栽培基地品种混乱,药材混用严重;(2)质量评价方法不全面,质量标准不完善;(3)药用重楼资源短缺,迫切需要寻找“替代资源”等问题。因此,需要建立快速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方
安妮·普鲁被认为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五十三岁才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心灵之歌和其他》,之后短短几年拿下福克纳小说奖、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等重要奖项。普鲁被认为是新的西部女性声音之一,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在其短篇小说集《近距离:怀俄明故事》中,普鲁为我们展演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怀俄明人努力使自身的西部传统适应现代经济的残酷事实。《近距离:怀俄明故事》为我们打开了通向一个地域的窗
本试验通过田间试验,以‘夏黑’葡萄为试材,以地表裸露(CK)为对照,采用覆盖秸秆(SM)、覆盖透明地膜(WM)、覆盖反光膜(RM)、覆盖地布(CM)4种地面覆盖处理,覆盖时间从2017年11月到2018年10月,分析比较了不同覆盖材料对避雨葡萄园土壤物理性状、土壤生物活性及树体生长、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探明透明地膜、反光膜、秸秆和地布4种覆盖材料在避雨葡萄园中的覆盖效果提供了实践和理论依据。研究结果
2019年,笔者进入长春南关区凤凰社区实习,接触了部分听障儿童,并就听障儿童认知、情感、意志、社会适应、行为习惯等身心状况及其监护人情绪与监护状态等进行了系统调查和思考。经过考察分析,笔者发现,由于听力上的残障,导致了听障儿童认知、情感、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而产生行为上的问题和偏差。主要表现为:抗拒行为、对人敌视,自制力差、冲动易躁,自卑孤僻、社交消极等。听障儿童成长中也存在这诸多压力。如心理、教
约翰·阿什贝利诗歌中的自然风景是评论家长期讨论的话题,而对风景的空间研究是近十多年的发展趋势。已经有关于风景的评论分析了纽约派诗人的艺术创作,并称他们是在创造自然而不是反映自然。阿什贝利诗歌中的空间“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复杂交流以及广阔的自然意象迎合了后现代诗歌的观念和绘画艺术的发展。风景描写暗含着无限的情感意义并常常与诗人的思考有关。本研究运用了加斯东·巴什拉的诗歌空间理论。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相
声波测井仪是石油测井技术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仪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不同的发射换能器激发井孔周围的地层,并使用对应的接收换能器获取来自地层的声波信号。接收换能器的输出信号十分微弱,且井下工作环境恶劣,信号很容易被噪声淹没,因此设计信号采集模块需要重点关注其信噪比指标和抗干扰能力。只有设计出具有高信噪比指标的采集模块才能满足声波测井仪的分辨率和测量精度要求。本文首先对声波测井仪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进
山下凯伦是当代亚裔美国文学界的先锋作家。作为日裔美国作家,其主要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少数族裔群体跨越国界建立家园的现象,体现其对人们当下生存状况的密切关注。《穿越雨林之弧》的悲剧背后是人类生存状况的反映,是主人公失去爱他人和爱自然的能力而导致的“家园失落”:失去了作为地理家园的“马塔考”和作为精神家园的“球”。基于此,本文主要运用弗洛姆的爱的理论解读该小说中爱的重要意义。论文第一章解读有关破碎的爱的
近年来,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煤矿瓦斯灾害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工作面初采期间瓦斯涌出量大,且瓦斯涌出强度的大小与采空区顶板垮落剧烈程度密切相关,采空区顶板大面积垮落及端尾老塘初次垮落时压出的大量高浓度瓦斯,会造成上隅角、回风流不同程度的瓦斯升高,甚至造成瓦斯预警超限。本文以余吾煤业目前采空区瓦斯治理模式为工程背景,针对低位高抽巷在初采期间应用困难为工程实际,开展了低位高抽巷初采期间覆岩裂隙演化及
磨损和接触疲劳是旋转类零部件最主要的表面失效形式。而等离子喷涂是一种能对这类零部件有效地表面修复和强化的技术,但是这项技术制备出的涂层含有较多的微缺陷,且涂层与基
镁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环境友好且资源储备丰富等优点,在汽车、电子通信、航空航天和国防军事等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但由于镁化学性质活泼,使其液态熔体不稳定,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