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申扎地区奥陶系-志留系过渡层沉积环境分析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chen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年轻的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中段的冈底斯带,与国内其他板块有着不同的地质发展史。在属于冈底斯带的申扎地区出露着数条奥陶系—志留系连续剖面,其生物序列完整,可与我国南方经典剖面作较精确的对比。界线上下的碳酸盐岩通过微相分析可以判断沉积环境,对认识早古生代冈底斯带有着重要意义。晚奥陶世是目前公认的显生宙五次生物绝灭事件中的第一次。对申扎地区奥陶系—志留系界线上下的微相分析,可以了解这次绝灭事件在该地区的响应。在5118高地剖面,我们对奥陶系—志留系界线上下的石灰岩进行了系统连续采样,并同时采集了剖面上各组地层的典型样品。所采集样品制成薄片后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通过石灰岩中的颗粒类型、生物组合及其古生态特征,将其划分出9种微相类型,分别是(1)MF-1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微相、(2)MF-2生物碎屑质泥晶灰岩微相、(3)MF-3泥晶灰岩微相、(4)MF-4含生物碎屑细粉晶灰岩微相、(5)MF-5生物碎屑质细粉晶灰岩微相、(6)MF-6粉晶灰岩微相、(7)MF-7含生物碎屑粗粉晶灰岩微相、(8)MF-8含海绵骨针生物碎屑灰岩微相、(9)MF-9含棘皮类生物碎屑灰岩微相,加上灰岩之间厚度不大的笔石页岩(MF-10)和石灰岩之上的上—顶志留统白云岩(MF-11),5118高地剖面各地层的沉积背景可解释为盆地相(MF-10)、开阔台地相(MF-1、MF-2、MF-3、MF-5、MF-8和MF-9)、局限台地相(MF-4、MF-6、MF-7和MF-11)三个相带,并认为晚奥陶世的生物绝灭事件在申扎地区并没有改变浅海环境的生态模式,只表现为生物属种上的更替。这与全球普遍现象是一致的。
其他文献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从1989年勘探发现靖边气田开始,近年随着勘探的深入,靖边气田规模不断扩大,不仅风化壳型气藏储量上升明显,而且在新层系(中组合白云岩型)也取得了突破,
作为一种新颖的腿轮串联式移动机器人,双足溜冰机器人同时具有双足步行机器人和轮式机器人的运动特点,而作为一个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非完整和变结构的复杂动力学系统,又为
近几年,随着国内城市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行业整体有了一定的提升.同时,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住房本质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因而,在室内装修时,更多的业主会更加注重装修的
为保障大型旋转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实现科学维护,需要对机组运行状态进行在线监测和趋势预测。论文研究了机电系统故障诊断与非平稳状态下趋势预测方法,以燕山石化烟气轮机机组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黄土塬上的农业生产普遍采用提水灌溉,由此导致的黄土滑坡频繁发生,甘肃黑方台是这一现象的典型发育地区。黑方台地区因灌溉水下渗,导致地下水位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