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耐盐性生理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为胡颓子科(Elaeagnaceae),沙棘属(HippophaeLinn.)植物,具有抗旱、耐盐和抗风沙等特性,其生产栽培对新疆地区生态改善有重要的作用。新疆是中国沙棘属种类多样性最多的地区,新疆沙棘总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也是世界沙棘属种类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中亚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subsp.turkestanicaRousi)在我国分布于新疆南疆地区,俄罗斯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subsp.turkestanicaRousi×HippophaerhamnoidesL.subsp.mongolicacv.Rousi)作为外来引进种,已在新疆北疆地区大面积栽培。中亚沙棘作为新疆南疆地区沙棘属植物主要本地种,其特性如何,与引种俄罗斯沙棘比较是否具有优势,尚不清楚。这些问题的解析对于新疆地区沙棘属植物的生产栽培与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新疆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盐碱地面积逐年增加,盐渍化已经成为重要的生态难题。沙棘属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能够涵养水源、改良土质,在耐盐性方面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目前,在沙棘的耐盐研究中,多以沙棘盐胁迫的生理特征变化模式为主,其抗盐碱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从转录组水平揭示其耐盐的基因信号通路的研究仍是空白,沙棘耐盐功能基因未被鉴定。
  因此,为选育新疆沙棘栽培生产中的优质品种,揭示沙棘的耐盐分子机制,本研究立足于新疆本地沙棘种,选择本地中亚沙棘与外来种俄罗斯沙棘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生理指标的测定,鉴定盐胁迫条件下两种沙棘种子与幼苗耐盐特征的差异性;其次,通过电镜扫描和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两种沙棘的根、茎、叶和种子组织结构特征,分析耐盐性与沙棘组织结构特征的相关性;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筛查盐胁迫下转录组水平的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重要耐盐功能基因进行表达分析;最后,针对重要差异表达功能基因,通过RACE、RT-PCR技术,克隆获得基因编码区序列,分析氨基酸序列特征,明确在盐胁迫下基因表达变化规律。得出以下结论:
  (1)自然生境中,中亚沙棘种子活力强于俄罗斯沙棘;变温条件下,中亚沙棘种子发芽率回归系数大于俄罗斯沙棘,发芽指数在较低温度20/10℃时达到最大值,且萌发进程集中,最大萌发率时间较短。表明其种子萌发能力强于俄罗斯沙棘,且具有更低的变温适应性;盐胁迫条件下,NaCl溶液浓度在150mmol·L-1以下时,俄罗斯沙棘与中亚沙棘种子发芽率分别达50%、80%以上。恢复萌发率随NaCl浓度的增大,中亚沙棘下降不显著,而俄罗斯沙棘显著降低。结果表明盐胁迫下,中亚沙棘种子表现较强的萌发特性。
  (2)盐胁迫处理后,在低于50mmol·L-1浓度时,中亚沙棘幼苗叶片相较于俄罗斯沙棘,表现出更低的相对电导率,显示了更强的低盐适应性。生理指标数据表明:叶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呈现随NaCl浓度增加而升高的趋势。相对于俄罗斯沙棘,随盐胁迫浓度的增加,中亚沙棘幼苗叶片的丙二醛含量较低,而脯氨酸含量在低浓度盐胁迫下未发生显著升高。该结果表明中亚沙棘幼苗在低盐环境下,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
  (3)组织结构特征分析表明:相对于俄罗斯沙棘,中亚沙棘根部表皮木栓化程度高,韧皮部发达,细胞小且排列密集,维管束数目较多,所占根面积的比率较大,提示其根部具有更强的吸水力和营养吸收能力;茎部表皮木栓化程度高,茎角质层表皮厚度大,导管密度大,髓腔内含物多,具有更发达的维管组织,表现出较强的代谢输送性能;叶片细胞体积较小,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排列紧密,厚度比例显著增大,显示了较强的光合效率结构特征。
  (4)转录组测序分析表明:差异表达上调基因764个,下调基因655个,总计1419个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表达倍数排名靠前的基因中,下调基因有叶绿体蛋白转位酶亚基蛋白、叶绿体NAD(P)H醌氧化还原酶亚基M、细胞色素P450等;上调基因有阿法卡组蛋白H1,叶绿体20kDa的伴侣蛋白、60S酸性蛋白、亮氨酸氨肽酶1、DELLA蛋白盖、非共生的血红蛋白基因等。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光合作用、光合生物固碳、苯丙醇、丙酮酸代谢、乙醛酸盐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等通路中。其中光合作用通路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27个,为代谢通路中差异表达基因最多者。GO功能数据库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聚集在催化活性、氧化还原过程和氧化还原酶活性等功能中。提示盐胁迫造成光合作用减弱,促使苯丙醇、丙酮酸、乙醛酸和氨基酸代谢能力下降,最产生丙二醛含量积累,这可能为中亚沙棘耐盐胁迫的重要原因。
  (5)针对差异表达基因和盐胁迫诱导重要通路SOS、CDPK、ABA和MAPK信号途径,对转录组数据和重要功能基因进行了表达定量分析。发现盐胁迫下,CIPK、CDPK6和ABA4一致呈现显著上调的趋势,而MEKK1基因无显著变化。提示SOS、CDPK、ABA途径在沙棘耐盐机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差异表达倍数较大的Lap-1、SecA和NDHM基因,定量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Lap-1显著上调,SecA和NDHM显著降低,提示盐胁迫阻滞沙棘氨基酸代谢合成途径,并且导致光合作用减弱,代谢合成能力降低。
  (6)中亚沙棘PEPCK、COR47和NAD(P)H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表明:中亚沙棘PEPCK、COR47和NAD(P)H开放阅读框(ORF)为2001、645和648bp,各编码666、214和215个氨基酸。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PEPCK基因表达在胁迫组中显著上升,而COR47和NAD(P)H基因在胁迫组中均显著下调。
  本研究分别从生理学、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比较分析了俄罗斯沙棘与中亚沙棘耐盐特性的差异,探索了沙棘耐盐的分子机制,明确了三个重要功能基因的序列信息和基因表达模式,为揭示沙棘属植物的耐盐性机制及其在土壤盐渍化区域的开发、利用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具有显著的高产性能,在国民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表观遗传调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机制,在真核生物中染色质上包含了绝大部分的遗传物质,同时存在着多种表观修饰。组蛋白去甲基化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方式,这种机制可通过改变染色质的状态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在生长发育中起调节作用。高等植物开花过程中的基因调控机理是植物发育的研
学位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油作物。光合作用作为植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过程之一,对作物的产量会产生影响。叶绿体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也为光合作用提供吸收光能的捕光色素——叶绿素,因此叶绿体的生长发育关系到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弱。PPR蛋白在拟南芥、水稻、玉米等作物中参与调控叶绿体的生长发育,但在大豆中的功能尚未有验证。  在前期研究中,对大豆突变体M18和野生型大豆吉农18(JN18)进行转录组测序
学位
中国农业生产过程中长期过量施用化肥特别是氮肥,不仅污染环境、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生物活性,而且导致土壤酸化,降低土壤肥力。  甘蔗制糖产生的大量副产物,如滤泥(FM)和糖蜜等,长期未能合理利用,亦导致环境污染。由于滤泥中含有大量和微量元素,将其作为有机肥加以利用可改善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防止污染和废弃处理问题,同时可以减少化肥施用量,保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因此,本研究利用不同的滤泥添加比例以探
学位
栽培稻(Oryza sativa L.)籼粳亚种间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但杂种花粉不育是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障碍,开展杂种不育基因的研究,分析其功能,了解水稻亚种间的杂种不育的机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转基因进行基因功能互补或互作实验是克降新基因并研究其功能的重要步骤.该研究是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Sc基因的侯选TAC克隆转到LBA4404/EHA105,分别感染粳稻台中65以
学位
该文以小麦品种绵阳26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和土柱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烯效唑(S)(0、10、20、40mg/kg)拌种和氮肥基施(90、180、270kg/hm)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及其与地上部关系的调控.其结果表明如:烯效唑(S)处理控上促下,促进分蘖与根系的生长,形成具健壮发达根系的壮苗,同时又具有控前促后的作用,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中下部叶片的叶面积和主茎总叶面积,其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强,
学位
学位
茄子(Solanum mmelongena L.)是世界上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中国是最大生产国。茄子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目前是采用人工授粉方式生产一代杂交种。雄性不育系的利用为杂交制种提供了有效途径,省时省工、提高种子质量与纯度。雄性不育研究一直是生物学领域的热点之一,然而与其他蔬菜作物相比,茄子雄性不育研究较少,败育机理还不清楚,尤其对温敏雄性不育研究才刚起步。因此,发掘茄子优异雄性不育资源,探
学位
植物多肽激素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植物多种发育过程和防御反应。快速碱化因子(rapid alkalization factor,RALF)是最初在烟草叶提取物中发现的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植物多肽类激素,其在植物细胞生长中起作用,能够引起培养基PH值的快速碱化,同时参与多种生物过程,例如激活MAPK活化的能力、抑制根系生长发育,调节果实成熟,结瘤形成,组织膨胀,花粉管伸长以及重力等。研究
学位
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GCG)是绿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其由于具有健康作用而得到广泛的研究。然而,现有研究表明高剂量EGCG能够造成肝毒性。本文将研究小鼠体内铜调节EGCG肝毒性的作用。  第一部分,利用不含金属铜,含有足量的铜和含有超量铜的饲料喂氧小鼠。分别用含有1.68mg/kg,11.72mg/kg和51.69mg/kg铜的饲料喂养小鼠28天。然后对小鼠接受喂食含有750mg/kg
果实含糖量是决定杏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提高杏果实的含糖量是栽培和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解杏果实糖分的转运积累规律,以高糖杏品种‘轮台白杏’和低糖杏品种‘索格佳娜丽’为研究材料,系统分析了两个杏品种果实发育进程和各发育阶段的昼夜变化中结果枝叶片、韧皮部和果实糖组分含量及其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变化、内源脱落酸和赤霉素的变化、果实中蔗糖合成酶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以及叶片光合能力和结果枝组构成对果实糖积累的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