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分布及治疗前后的变化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xyd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个发病机制不明,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性疾病。目前有大量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对PCOS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实验分析PCOS患者肠道微生物的分布特点及治疗前后菌群的改变,探索PCOS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征集16个初次诊断尚未开始治疗的PCOS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招募6个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将使用优思明治疗3个月及以上(包含3个月)的9例患者作为治疗组。提取粪样DNA,PCR扩增16SrDNA并建立测序文库,于ION PROTON测序平台进行测序,采用QIIME2软件分析测序数据,使用相关R包分析菌群的结构及各组之间的差异菌。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COS组患者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降低,但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2、健康对照组和PCOS组的β多样性无统计学差异。3、治疗组与PCOS组肠道菌群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无统计学差异。4、门分类水平,PCOS组的放线菌门(P=0.013)和变形菌门(P=0.039)菌群丰度低于对照组,拟杆菌门及厚壁菌门无显著差异(P>0.05)。5、PCOS组的(?)变形杆菌纲(Betaproteobacteria)、梭菌科(Clostridiaceae)、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拟杆菌属(Bacteroides)、梭菌属(Clostridium)、真杆菌属(Eubacterium)、颗粒链菌属(Granulicatella)、巨单胞菌(Megamonas)、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另枝菌(Alistipes-finegoldii)、腐烂假单胞菌(Alistipes-putredinis)、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longum)、布鲁米球菌(Ruminococcus-bromii)、殊异韦荣菌(Veillonella-dispar)菌群丰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6、治疗组脱硫弧菌目(Desulfovibrionales)、臭味菌科(Odoribacteraceae)、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腐烂假单胞菌(Alistipes-putredinis)菌群丰度高于PCOS组(P<0.05),α变形杆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longum)、布鲁米球菌(Ruminococcus-bromii)、统一芽孢杆菌(Bacteroides-uniformis)菌群丰度低于PCOS组(P<0.05)。7、PCOS患者的代谢异常与其肠道菌群存在相关性。结论:1、PCOS组和对照组存在差异菌,差异菌与宿主的代谢具有相关性,提示肠道菌群可能参与了PCOS的发生与发展,监测患者的肠道菌群可能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一个新指标。2、治疗组与PCOS组存在差异菌,且差异菌和治疗组的代谢具有相关性,提示治疗组临床特征的改善和宿主菌群的改变具有相关性,改变宿主的肠道菌群特征可能成为治疗PCOS的新靶点。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分析二尖瓣成形术(MVP)在治疗儿童及青少年二尖瓣反流(MR)中的近期效果以及术后的远期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20年10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因MR行不同方式MVP的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例(8%),女性患者23例(92%),年龄0.25—15岁(6.17±4.93岁);身高56—168cm(109.16±34.54cm),体重5—55kg(20.42±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患儿血液中miRNAs(miR-127、miR-221、miR-223)的表达水平变化,为新生儿肺炎的诊断提供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同时为深入研究miR-127、miR-221、miR-223与新生儿肺炎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新生儿的临床资料20例,所有纳入的新生儿入院时间均在出生后6小时内,均系剖宫产娩出、出生
目的通过观察并对比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不同年龄段川崎病(KD)患儿以及对IVIG不同治疗反应中的变化情况,得出诊断KD的NT-proBNP的界值及预测IVIG无反应的NT-proBNP界值,为临床诊断及治疗KD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儿科收治的299例KD患儿,其中完全性川崎病(c KD)224例,不完全性川崎病(i KD)75例;根据对静脉丙
目的:泌尿系感染在儿童常见,尿源性脓毒症是由泌尿系感染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但目前对儿童尿源性脓毒症的临床研究较有限,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单中心尿源性脓毒症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探索儿童尿源性脓毒症的临床特点并分析重症尿源性脓毒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提高对儿童尿源性脓毒症的临床认识,为早期识别重症尿源性脓毒症、避免慢性肾脏病等不良预后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统计2017年1月至202
目的:探讨儿童期前收缩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临床综合管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儿科在2012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诊治的228例期前收缩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期前收缩类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因、治疗及预后等情况。结果:1、基本情况:共收集期前收缩患儿228例,其中男117例,女111例,男女比例1.05:1,平均发病年龄6.7±3.1岁,以7~14岁年龄段发
目的探讨应用预测模型辅助诊断女孩中枢性性早熟(CPP)。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20年4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的1107例已完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 RH)激发试验的性早熟(PP)女孩,发病年龄4~8岁,收集其体格检查、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骨龄(BA)及盆腔彩超结果。应用R软件(4.0.2版本)进行模型构建、验证和展示,具体包括:1.模型
目的:探讨婴儿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晋江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婴儿健康体检的012月龄婴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婴儿FGIDs临床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现场问卷调查。由研究人员进行婴儿FGIDs症状询问、体格检查、体格发育指标、营养状
目的:探讨慢性宫内缺氧造成子代鼠宫内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及其对子代雌鼠出生后不同发育阶段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分析慢性宫内缺氧组和常氧对照组子代雌鼠卵巢组织中miRNA表达谱的差异,以期发现慢性宫内缺氧致子代雌鼠卵巢储备功能改变相关的特征性miRNA,并初步探讨差异miRNA对子代雌鼠卵巢储备功能所涉及的可能调控机制。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20只)经
【目的】探讨早孕期与中晚孕期产前超声检查对肺动脉闭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引产并经解剖证实的胎儿肺动脉闭锁21例,分析其产前超声心动图特征及分型,并与产后病理解剖及铸型结果对照,结合染色体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同时评估中晚孕期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胎儿右心系统的发育状况并观察血流动力学改变,分别测量心室长径、右心室壁厚度、各瓣环直径、三尖瓣血流流入时
目的:通过对647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憩室患者的回顾性观察分析,比较经阴道子宫憩室修补术、宫腔镜子宫憩室电切术、宫腹腔镜子宫憩室切开缝合术、宫腹腔镜子宫憩室折叠缝合术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情况的子宫瘢痕憩室患者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以及通过比较行子宫瘢痕憩室修补术与未行子宫瘢痕憩室修补术的再妊娠结局,探讨子宫瘢痕憩室有生育要求者行子宫瘢痕憩室修补术的必要性。方法:纳入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