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边缘服务功能链部署与优化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q14203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边缘计算作为一种新型计算模式在当前的信息科技发展浪潮中迅速得到大量关注。与此同时,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NFV)的兴起为网络运营商提供了灵活部署和管理网络的思路。NFV的核心思想是解耦专用物理设备和网络功能,转而利用灵活的软件技术实现的虚拟网络功能(Virtual Network Function,VNF)来代替专用物理设备。基于此,业界提出基于NFV架构实现边缘计算,将不同类型的边缘计算服务以VNF的方式部署在不同位置的边缘计算节点上,通过NFV编排调度机制实现不同类型虚拟网络功能的连接形成服务功能链(Service Function Chain,SFC),从而满足终端用户特定的边缘计算服务要求。然而,如何在边缘计算网络中有效部署这些VNF以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NFV在边缘计算中的可应用性为切入点,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对VNF在网络边缘的部署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首先,本文研究了基于QoS保证的任务卸载网络功能分配问题。重点研究了如何为来自用户的服务请求选择合适的VNF实例以完成任务卸载过程,同时必须严格保证服务请求的QoS要求以及满足网络资源条件的约束。为此,本文为任务卸载的服务请求建立了延迟模型,并建立了以最大化网络吞吐量为目标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然后证明了研究问题是NP难问题。由于问题的NP难性,本文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和拉格朗日松弛的启发式算法,该算法能为每个服务请求计算出合适的解决方案以满足QoS和资源约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算法能在最大化网络吞吐量的同时保证服务请求的QoS要求,相比较对比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然后,本文研究了面向边缘网络的动态SFC资源高效性部署问题。本文在简单的链式SFC基础上研究了形式更复杂的VNF组合即VNF转发图以满足边缘网络中的业务复杂性。基于此,本文以最小化SFC部署的网络资源总成本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证明了研究问题的NP难性。由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动态规划的启发式算法来解决研究问题。该算法通过动态规划模型为服务请求求解出资源高效性部署方案。由于SFC的动态性会造成网络资源碎片化的情况出现,该算法还通过整合低效运行的相同类型VNF实例以进一步减少资源成本。仿真结果说明提出的算法相比较对比算法能有效减少资源成本,在接受率方面也有更好表现。
其他文献
多要素空间环境监测载荷是载人航天活动中重要的一个分系统,它不仅可以保障航天器的正常运行和宇航员的生命安全;也可以为空间环境风险评估系统提供核心探测数据,形成空间环
目的探讨2002年广州市登革热流行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登革热的全面认识.方法将2002年全年收治入院的862例登革热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分析.结果登革热发病有家庭聚集性;临
认知辩护问题是当代知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认知辩护理论有很多种,基础主义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根据基础主义的观点,可以将信念区分为基础信念和非基础信念。基础信念的辩护
目的观察透刺疗法联合电针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瘀血阻滞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寻求瘀血阻滞型膝骨性关节炎的更优方案,为针灸治疗该病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针灸科,并确诊为瘀血阻滞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共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予透刺疗法联合电针,每天1次,每连续治疗6天后休息1天,连续治疗5周。对照组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
叶圣陶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阅读《荔枝蜜》,把握这一课“以蜂喻人,层层推进”这一重点,我们也必须运用“重点突破,层层深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医疗系统在不断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医疗领域的全面开放,民营资本、外资、中外合资等的涌入,每个医院都面临着剧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在竞争中取胜,笔
芳香疗法是指通过皮肤以及呼吸道进入人体的大脑皮层和身体细胞,并在大脑的对应区域做出相应反应,从而达到对人体身心舒缓、调节的作用。虽然芳香疗法在辅助治疗各种病症上有
目的评估基线HBs Ag定量值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作用。方法对55例PEG-IFNα2b治疗的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当前在我国各高校都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在对干部培训的主要基地——党校却忽视了这一基础教育。信息社会对干部的要求表明,在党校对学员进行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与学科课程并列的必修课程,以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为目的,经过近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