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调制识别算法库和远程Codec的实现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van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通信在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其关键之一,自动调制识别的重要性已日益凸显;其算法适合采用广泛应用SOC硬件芯片实现,SOC硬件芯片平台已经成为算法测试和转化为应用的重要基础。为了构架一个检测算法封装及双核的远程调用的运行平台,本文采用一个特征值判别的自动调制识别算法和TI公司研制的异构双核高性能处理器OMPL137来实现。本文围绕完成自动调制识别算法库的封装和算法库的双核远程调用的代码实现及搭建整个检测平台来展开。本文在对无线通信中的自动调制识别、算法封装及双核的软件框架的发展现状介绍之后,以自动调制识别算法标准库的实现和封装的自动调制识别标准库的异构双核芯片远程调用代码的实现为主要工作。工作中结合自动调制识别算法及算法标准和Codec Engine框架中的关键技术,针对自动调制识别算法完成算法库的封装,其间包括自动调制识别算法的动静态内存分配,ALG接口,IALG接口和一些重要的数据结构及函数等;完成算法的封装后,根据远程Codec在Codec Engine中的扩展,来完成算法库远程调用的实现,其间包括埋根和骨架的实现及应用层接口的实现。通过XDC工具完成运行代码的配置、编译。硬件平台采用EVMOMPL137和服务器来搭建;软件平台采用了montavista嵌入式系统运行于OMPL137双核芯片ARM端,采用的是DSP/BIOS系统远行于OMPL137双核芯片DSP端,采用的是UBOOT1.3引导ARM端,采用DSP/BIOS LINK实现双核通信,采用CMEM管理其共享的内存。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构成的一个系统,用于实现算法库封装和远程调用接口的自动调制识别算法的运行检测。
其他文献
配网自动化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配网通信系统是配网自动化的关键组成部分,配网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是保证配网自动化系统正确运行的必要条件。作为一种光接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解决愈发严峻的城市交通问题,具有安全可靠、环保、成本低等众多优点的现代有轨电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有轨电车正在成为智能交通系统中重点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无线网络服务将从目前的以话音服务为主逐渐向提供高速数据接入方向转变,传统的单跳网络结构面临一系列挑战,Mesh、Relay等分布式无线通信技术逐渐成为
年龄语音转换是指在保持语义信息不变的情况下,调整说话者语音特征参数中的年龄信息,将源年龄段说话者的语音转换为目标年龄段的语音。年龄语音转换是针对非特定人的,即转换
脉冲超宽带(Ultra-Wide Band,UWB)通信利用占空比极低的窄脉冲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具有高传输速率、低功率谱密度的优势,非常适合目前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及多媒体对无线通信的
目前,容忍延时网络(Delay/Disruption-Tolerant Network,DTN)正逐渐成为克服深空恶劣通信环境的新型网络架构。高信道误码率、长网络延时、上下链路高非对称比、通信链路易中
作为衡量现代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技术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机器人的研究已经在运动能力、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仍面临着许多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技术是无线移动通信领域智能天线技术的重大突破,它能成倍地提升系统的信道容量和频带利用率。而正交频分复用(OFDM: Orthogona
摘要:随着单通道光传输速率的不断提高,偏振特性引起的偏振相关损耗阻碍光传输系统速率和容量的提升凸显而出。抑制偏振相关损耗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使用偏振扰偏器,偏振扰偏器
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由于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探测与侦查跟踪能力,而且可以不用直接飞越某一地区而对该地区进行测绘与检测,因而能够在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