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美操自80年代传入我国后,取得了飞速发展,尤其是近年在竞技健美操项目上,中国队迅速崛起,进入世界竞技健美操强国之列。但是一个能够保持长盛不衰的运动项目,其后备人才必然具备一个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培养体系。在后备人才梯队的建设中,重中之重是中学生运动员的培养,中学生运动员竞技水平的高低将会对下一阶段成年组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起到重要影响。作为新兴的非奥运项目,国家没有像奥运项目那样给予大力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也没有形成“业余体校”—“体工队”—“国家队”这样的培养体系。本文根据中学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培养体系,研究其在运动员选拔、培养、输送过程中,所具有的优势与特点,不足及需要完善的地方,针对广东省中学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期望对广东省竞技健美操的可持续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本文运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选取广东省各中学健美操队、参加省学生体育艺术联合会主办的2016年广东省中学生健美操啦啦操联赛的运动员为调查对象,访问与竞技健美操相关的领导、专家,对涉及广东省中学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选材、培养、输送方面的问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及研究,经整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教育系统对于广东省培养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起到关键性作用,小学选材、中学训练、大学比赛的培养模式较为成熟,在培养过程中,主要以学校培养为主,少年宫、训练营培养为辅;竞技健美操发展迅速,但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21个地市中有近一半尚未开展竞技健美操项目;科学化选材程度不够,大多队伍的选材方式主要依靠教练员的主观经验,层层选拔中难免出现偏差,造成有天赋运动员的流失;教练员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但普遍低龄,教学中欠缺经验;竞技健美操项目普遍缺乏完备的训练场地,训练时间不足,训练中也缺乏辅助器械;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学训矛盾严重;省内高校大多不具备健美操艺术类或者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招生,招生政策制约中学生竞技健美操项目的开展。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提出进一步完善广东省中学生竞技健美操选材、培养、输送模式的优化策略:1.增加多渠道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训练设施2.推动各地市项目发展,扩大运动队伍规模3.提高科学化选材工作,提高人才培养成功率4.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5.弱化学训之间矛盾,深化“体教结合”改革工作6.提供相关政策引导,扩大高校运动员招生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