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与脑损伤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t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和脑损伤是早产儿最常见的两种严重并发症,我们将以磁共振成像(MRI)提供的影像学资料为依据研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他们的危险因素。   方法   我们回顾分析了2005年10月到2011年4月期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第一病房住院的85例早产儿(GA<32w:BW≤1500g),其中BPD患儿47例,非BPD早产儿38例。根据MRI诊断早产儿脑损伤,应用Logistic模型多因素分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与脑损伤的相关性。   结果   (1)在85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早产儿中,BPD患儿47(55.3%)例,16例(18.8%)发展为局灶性脑白质损伤,2例(2.35%)发展为弥漫性脑白质损伤,6例(7.05%)发展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非BPD患儿38例(44.7%),8例(9.41%)发展为局灶性脑白质损伤,1例(1.17%)发展为弥漫性脑白质损伤,1例(1.17%)发展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BPD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局灶性脑白质损伤发生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在弥漫性脑白质损伤、PVL和脑室内出血发生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   (2)单因素分析:败血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机械通气≥7天是局灶性脑白质损伤的危险因素;Logistic模型多因素分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机械通气≥7天是局灶性脑白质损伤的危险因素。   结论   (1)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与局灶性脑损伤之间具有相关性,与没有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患儿相比,患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患儿更容易发生局灶性脑白质损伤。   (2)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机械通气≥7天与局灶性脑白质损伤密切相关。   (3)我们在积极预防和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同时,还需要对BPD患儿进行早期的神经发育评估,必要时进行早期干预。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与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p65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甲状腺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
目的   单纯未转染干细胞移植体内后生存能力低下严重限制了其增殖及分化能力。本研究旨在研究存活素(Survivin,svv)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离体微环境中能否
目的为平战时大批量应用血浆救治患者和伤员赢得时间,研究通用血浆的混合比例及病毒灭活条件,降低血浆中抗血型抗体IgM的效价及灭活经输血传播的相关病毒。方法1.先将A型血浆与
目的:观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其亚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应激激活蛋白激酶(SAPK)、p3
通过以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采取了后路融合术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随访,研究腰椎PLIF后发生邻椎病(ASD)的有关因素和临床指标,以求获取PLIF术后发生邻椎病的相关因素及预
目的:   采用β-榄香烯(β-elemene)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进行干预治疗,观察β-榄香烯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以及形态学特征,并探讨β-榄香烯与新生小鼠
目的:   回顾分析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影像特征和手术预后。   方法:   收集本院32例经显微手术后病理确诊的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目的   通过建立兔深低温停循环(DHCA)体外循环模型,观察深低温停循环肺缺血期间肺动脉灌注含依达拉奉保护液对术后肺组织及肺功能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机制。   方法 
目的:观察泼尼松、大剂量地塞米松及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三种方案治疗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thrombocytopenia,ITP)的临床疗效及副反
目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 TOBS)是由Caplan在1980年提出的,是指基底动脉尖端部位急性缺血或闭塞所导致的相应供血区的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以丘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