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2014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极大地肯定了福建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在党和国家相关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福州市不断完善城市生态功能布局,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全面优化生态环境质量,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福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仍面临着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环保产业发展缓慢、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够完善、生态环保理念欠缺等多方面的挑战。因此,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研究福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路径与对策,有助于促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和福建自贸区建设,并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熵权TOPSIS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福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路径与对策进行探究。首先,阐述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明确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重点阐述外部性、公共物品、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理论对福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意义。其次,从生态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四个维度出发,构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基于熵权TOPSIS评价模型,以福州市为例,收集近七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从而揭示影响先行示范区建设水平的关键因素,分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借鉴国内外典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做法和典型经验,提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架构,进而从空间结构、生产方式、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参与方式等八个方面深入探究其建设的路径选择,并从技术服务、市场监管、政策体系、筹资渠道、文化建设、交流合作等视角出发,提出福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