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倍注射液治疗Ⅱ~Ⅲ期内痔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临床研究目的:观察对比芍倍注射液与消痔灵注射液、内痔结扎术治疗Ⅱ~Ⅲ期内痔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探讨硬化剂与软化剂的临床差异,为治疗内痔提供临床依据及思路。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Ⅱ~Ⅲ期内痔患者90例,随机分入芍倍组、消痔灵组、手术组。观察对比三组患者治疗的近期疗效、术后便血发生率、术后疼痛、硬结情况、术后并发症(肛门坠胀、肛缘水肿、尿储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1)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体征、内痔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对比性;(2)三组患者近期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便血发生率:三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治疗后各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疼痛评分:芍倍组与消痔灵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芍倍组与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指检硬结情况:芍倍组与消痔灵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芍倍注射后硬结情况发生明显少于消痔灵注射,手术组非手术区域未发现有硬结情况;(6)术后尿储留:芍倍组与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痔灵组与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芍倍组与消痔灵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7)肛门坠胀:芍倍组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痔灵组与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芍倍组与消痔灵组无明显差异(P>0.05),注射后肛门坠胀感均较轻;(8)术后肛缘水肿发生率:术后第三、七天注射两组分别与手术组对比经统计学方法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一天三组患者肛缘水肿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9)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经统计学方法分析,P值均<0.05,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芍倍组及消痔灵组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手术组,但芍倍组与消痔灵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芍倍注射液、消痔灵注射液、内痔结扎术治疗Ⅱ~Ⅲ度内痔具有相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都可明显改善内痔患者便血、脱出的症状。2.芍倍注射液、消痔灵注射液较内痔结扎术治疗Ⅱ~Ⅲ度内痔具有更短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且产生的术后并发症少、轻。3.芍倍注射液较消痔灵注射液在指检硬结情况上明显较轻。第二部分:实验研究目的:从组织病理学观察芍倍注射液与消痔灵注射液对大鼠直肠肛管组织变化,并初步探讨硬化剂与软化剂治疗痔的差异。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芍倍组、消痔灵组、空白对照组,每组各15只,经麻醉后,分别予芍倍注射液、消痔灵注射液、生理盐水注射(注射量按实验动物与成人用量换算5.25ml/1000g配置),注射一次。注射后每天观察大鼠一般活动、排便不畅、便血等情况及不适体征,分别于第1、3、7天,每组随机取5只大鼠肛管直肠段组织,先视诊,再以右手食指进行触诊,主要观察注射点与周围组织区别,有无硬结等情况,并制成HE染色切片标本,组织病理学观察分析如血管变化差异、组织排列(增生、纤维变化)炎细胞浸润情况、吞噬细胞、组织坏死等情况。结果:(1)一般情况对比及肛管直肠组织大体形态学观察:除第一天生理盐水对照组死亡1例外,其他两组均未见有死亡。余每日观察各组大鼠无排便不畅、便血、疼痛等不适表现。第一天取材:芍倍组与消痔灵组均见注射部位颜色暗红,并随着时间的递增变浅,消痔灵见1例组织肿胀,伴轻度组织坏死样变化,生理未见明显异常。第三天取材:芍倍组注射部位组织颜色均较前两天浅,指诊轻柔;消痔灵组颜色仍呈暗红,有2例触诊有局部硬结出现;生理盐水组同前。第七天取材:芍倍组见注射位置组织呈现较周围组织萎缩变小,颜色稍白,触诊轻柔;消痔灵组颜色仍暗红,有2例肿胀,轻度糜烂样改变,触诊有3例硬结,生理盐水组同前。(2)各组大鼠肛管直肠组织病理学观察芍倍组:注射后组织排列相对整齐完整,血管收缩明显,随着时间的递增呈萎缩状紧密,并伴有血栓形成,结缔组织产生,可见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未见有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组织坏死。消痔灵组:注射后粘膜组织排列较紊乱,血管收缩明显,部分闭塞,少许炎性细胞浸润,有水肿出现,随着时间的递增各肌层组织排列贴合紧密,有局部水肿形成,无炎性细胞浸润、组织坏死出现。生理盐水组:注射后组织排列整齐,无血管闭塞、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组织坏死出现。结论:芍倍注射液与消痔灵注射液对大鼠肛管直肠组织均有血管收缩、闭塞等作用,但芍倍注射液较消痔灵注射液对大鼠肛管直肠组织产生硬结情况明显较轻,其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胆石症患者的住院资料分析,探讨胆石症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主要中药的使用频次,总结地域性的用药特色;并通过对其中医药治疗疗效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今后胆石症的防治提供更为完善的临床依据和治疗参考。方法:选择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2020年纳入诊断标准的胆石症住院患者367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记录其发病节气、主诉、发病病因、住院天数、中医诊断、中医证型、中
目的:通过观察体外冲击波+麦肯基疗法在住院应用中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及短期随访效果,探究体外冲击波(ESWT)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新的一种思路及方法。。方法:收集2020年5月-2020年12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康复医学科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住院患者共78例,排除4例,最终纳入研究74例,结合患者意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共33例,接受体外
目的:探讨不同腰椎小关节角度差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髓核切除手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02月在我骨科住院并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接受椎间孔镜治疗的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78例患者,将最终纳入的病例按手术节段是否存在小关节不对称(Facet Tropism,FT)分为两组:非FT组(小关节角度差值<10°)52例,FT组(小关节角度差值≥10
目的:通过探讨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并分析相关因素与证候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本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脾胃病科病房符合入选标准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制定临床资料观察表,进行调查、归纳,建立数据库,录入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一般情况、胃镜结果、HP感染情况、四诊信息、治疗用药等因
目的:探讨星蒌承气汤加味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预防作用,为临床预防SAP发生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痰热腑实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星蒌承气汤加味口服或鼻饲,对照组视情况使用开塞露塞肛和(或)杜密克口服。治疗1周或SAP发生时即停止观察,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评价。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分析:两组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在广西应用中的存在问题,并制定更适合广西应用的《结直肠癌中医护理优化方案》,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以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方法:(1)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广西某三甲中医医院胃肠外科符合纳入标准的结直肠癌入院患者病历及《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评价表139例,收集患者一般信息、疾病诊断、中医证型、证候特点、主要相关症状和采用中医
目的:基于大黄煎剂对H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大黄煎剂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湿热内蕴证肝性脑病(HE)患者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和认知功能(MMSE、HDS-R评分)的影响,探讨大黄煎剂治疗HE的部分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肝性脑病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住院患者,将64例符合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湿热内蕴证肝性脑病纳
目的:通过客观量表评价火刃针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痉挛状态改善程度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脑卒中后患者上肢痉挛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6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火刃针治疗,每3天治疗1次,每周2次治疗,连续治疗3周,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每天治疗1次,周末休息2天,共治疗3周。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治疗前后采用改良CSI痉挛量表、简化Fug
目的:研究穴位埋线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DPN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穴位埋线疗法联合硫辛酸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硫辛酸治疗。3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法评分(MNSI)、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疗效等,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目的:结合最新的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数据挖掘的手段,总结出韦贵康教授治疗颈椎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提高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更好地促进中医药的发展,为社会服务。方法:通过学习韦贵康教授发表的文章、书籍、学生对韦贵康教授经验总结的相关论文以及长期跟随韦贵康教授出诊收集的病例为基础,了解其诊疗特点。并将收集到的韦贵康教授治疗颈椎病的医案,采用Office excel 2019、SPSS22.0和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