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巴滩水电站坝址区斜长花岗岩声发射试验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zzssxxzzss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实地勘察叶巴滩坝址区揭示的深部岩体变形破裂现象,深刻分析深部卸荷发育的应力环境与含水状态,科学的、合理的设计试验方案。本文基于MTS815岩石力学试验机与PAC-II声发射测试系统,开展叶巴滩坝址区斜长花岗岩在不同围压与含水量的循环三轴加卸荷声发射试验研究。根据声发射振铃计数、声发射能量计数、振幅反映岩石变形破坏过程微破裂发育活动性;基于破裂点空间集群分布特征,分析岩石内部潜在危险区域,并揭示岩石主破裂面形成过程与力学机制。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根据声发射事件率、累计事件数、振铃计数、能量计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将整个声发射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能够较好的与岩石变形破坏阶段相对应。(2)由于岩石材料结构、成分差异,以及不均性,岩石变形破坏过程b值变化有所差异,但大体上有如下规律:岩石失稳破坏前b值会出现小幅度波动,表明岩石破裂处在稳定渐进破坏过程;在接近破坏时,b值快速下降或大幅度波动,岩石结构剧烈损伤,裂纹快速扩展、贯通,代表一种突发式失稳破坏。(3)基于以往声发射事件空间分布的统计方法分析,提出一种统计声发射事件空间分布规律的新方法,即时间-距离方法。通过该方法可将岩石变形破坏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得到2个明显的特征意义点。这两个点在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作为岩石变形破坏过程内部结构改变的重要衡量指标。(4)在声发射初期,破裂点之间距离主要以3-6mm为主,且大于8mm的距离比例在10%以上,说明破裂点之间的距离较大,相关性不明显。随着岩石变形破坏进程逐渐发展,距离较大的破裂点数量逐渐减少,破裂点距离集中分布在1-2mm,所占比例约50%。距离在0-1mm的破裂点所占比例,随着岩石变形破坏过程逐渐增加,从最初的1%增加至10~30%。此外,研究发现岩石失稳破坏时空间相关长度最终保持在2mm左右,当空间相关长度下降至2mm时预示着岩石试样即将失稳破坏。(5)围压是改善岩石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随着围压增大饱和试样与天然石的峰值应力、峰值应变都明显增加。相同围压条件下,天然状态岩样峰值应力、应变明显高于饱和状态岩样,说明水的存在降低岩石的强度,弱化岩石抵抗变形的能力。从岩石应变的角度来看,声发射变化规律与轴向残余应变、侧向应变、体积应变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能有效的反映岩石变形破坏过程内部结构损伤。(6)声发射技术作为监测岩体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在实践工程中运用广泛。基于本文提出的衡量岩石失稳破坏过程的新指标d值,结合声发射各阶段破裂点的空间分布图,确定破裂点空间集群方位,辨别岩石内部潜在危险区域的位置,建立衡量岩石失稳破坏的新指标。d值的变化趋势与岩石变形破坏过程有较大的相关性,但要实现定量的评价岩石稳定性,还有很多的后续工作需要开展。
其他文献
刀具作为制造业当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刀具的大量使用也使得刀具刃磨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复杂结构刀具的重新刃磨对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显得
在深基坑工程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为了减少基坑事故的发生,需要将信息化施工这一理念引进到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信息化施工是运用系统工程施工的一种现代化施工管理办法,包括信
钢棒广泛地用于机械、建筑、桥梁和采油等工程领域,作为大型结构的基本单元,钢棒工作中会出现裂纹、腐蚀、凹坑等损伤,而裂纹损伤所占的比重最大,尤其对于长钢棒往往存在多裂纹损
课外阅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各个方面对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阅读使孩子们关注生活,丰富内心、重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李密《陈情表》)意思是“臣李
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而滑坡作为其常见的地质灾害,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十分巨大。苍溪县研究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具有明
随着生物机电一体化系统技术的发展,肌电控制仿人假肢手得到广泛研究。本学位论文开发了肌电控制欠驱动仿人假肢手的仿真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假肢手的操作过程模拟,用于欠驱动假肢手的运动特性以及力/力矩分配特性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此外,该系统还可应用于假肢手肌电控制接口中生物信号处理与解码算法的模拟与验证,为肌电控制接口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支持环境。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建立了连杆机构欠驱动拟人假肢手的运动学和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