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本课题旨在调查鹤庆野鼠鼠疫疫源地中是否存在鼠疫噬菌体,如果存在,这些噬菌体的特性如何,这些特性又与鹤庆鼠疫菌有什么样的联系,其在鼠疫的微生态中又扮演什么角色,又是怎样影响着鼠疫流行的。[方 法]1.选择2017年云南省鹤庆新发鼠疫疫点新华镇作为调查点,鼠笼及鼠铗法捕鼠,采集鼠肠道标本进行鼠疫噬菌体的分离。2.采用双层平板分离、纯化鼠疫噬菌体,并对其增殖,通过浓缩得到满足条件的噬菌体样本;3.对得到的噬菌体测定其最适生长温度,电镜观察形态,并测定其裂解谱,等一般生物学特性的研究。4.用λ噬菌体DNA试剂盒提取其DNA,并进行测序,对得到的鼠疫噬菌体全基因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 果]1.云南省鹤庆县分两次从四个自然村(马厂、小马厂、黑泥绍、安乐村)共采集成年活鼠样本354只,其中分离到鼠疫噬菌体2株,命名为HQ67及HQ103。2.两株噬菌体均属于肌尾噬菌体,头部呈正二十面体结构,尾较长。噬菌斑呈圆形,边缘清晰,直径在1-1.5nm。最适生长温度为37℃,具有特殊的裂解特性,仅裂解鼠疫菌,对其他菌株均不裂解。3.两株噬菌体基因组大小在34kb左右,GC含量在51.46%-52.24%之间,注释基因个数:HQ67注释基因个数39个,HQ103注释基因个数46个。两株噬菌体的核苷酸有97.5%的同源性,两株噬菌体基因组与基因库中两两比对发现:仅L-413C与HQ67的核苷酸有96.4%的同源性,与HQ103的核苷酸有96.6%的同源性。其他噬菌体与该两株噬菌体均无同源性。基因组中Blast 比对结果显示:该两株噬菌体基因与大肠杆菌菌株相似。且画进化树分析发现HQ103、HQ67和L-413C三株噬菌体在进化树的同一分支内,且后两株在同一小分支内。[结 论]本次研究表明鹤庆野鼠鼠疫疫源地中存在鼠疫噬菌体的分布,分离到的鼠疫噬菌体为肌尾型噬菌体,其裂解鼠疫菌具有温度依赖性,即在一定范围内,其裂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这提示在动物体内此噬菌体对鼠疫菌有生物屏障作用,而在环境中此噬菌体可以与鼠疫菌共存。从基因组上看,此次分离到的两株噬菌体是两株新发现的鼠疫噬菌体,其更深层次的生物学意义及与鼠疫菌在自然界的遗传进化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