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鸡胚尿囊膜肿瘤模型的PDT效应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治疗作为医学研究的热点,长期以来得到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在众多的肿瘤治疗方法中,光动力疗法(PDT)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肿瘤细胞的生存和生长主要依靠肿瘤周围血管提供营养成分,PDT 的肿瘤治疗机制之一就是能够破坏肿瘤周围血管并抑制新血管的生成,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然而,PDT 的这种血管损伤效应的机制,目前并未被完全研究清楚,原因在于动物模型的限制和成像方法的局限。本文分别针对研究PDT过程中上述两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了使用稳定高表达GFP的单克隆细胞株ACC-M-GFP 细胞悬液在无壳鸡胚尿囊膜(CAM)上建立肿瘤模型,运用荧光光学成像技术以示踪肿瘤细胞的生长位置来研究肿瘤生长。实验中,对已建立的CAM 肿瘤模型上的肿瘤及其周围血管进行光动力治疗,并利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实时观测肿瘤周围血管的变化情况,如管径、流速等,并由以上数据获得血管的灌流量,由此评估血管的损伤程度。结果表明:1)在鸡胚上种植异体肿瘤的方法简便易行,是研究PDT 诱导血管损伤、肿瘤悬浮细胞生长和新血管生成的一个理想模型,还可以用来评估血管生成因子的活性; 2)利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评估PDT 作用的血管损伤,不仅可以测量血管的管径变化,并可以测量血液流速或灌注率的变化,这为研究PDT 对血管的损伤作用机制提供新的血液动力学研究方法。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CAM 肿瘤模型为研究PDT 的血管损伤效应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基础。结合荧光成像技术,CAM 能够精确地对肿瘤生长区域进行定位,能够监测肿瘤生长; 由于光敏剂的特性,CAM 上的激光照射区域可被准确地确定。利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获得PDT 光照射区域内的血液灌注量的变化信息,对于实时在体监测PDT 引起的血管损伤效应有重要帮助。该研究结果对于研究新型光敏剂、寻找肿瘤治疗的最佳光动力剂量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治疗青年人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0月青年人颈型颈椎病患者67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及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牵引治疗,实
目的:建立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手性分离1,4-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1,4-DHPs),并基于超分子作用机制对其手性识别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色谱法,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作
以三种不同结构的黄原酸酯为调控剂,进行氯乙烯(VC)溶液和细乳液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发现O-乙基黄原酸丙酸乙酯对VC聚合的调控效果良好,氯乙烯RAFT细乳液聚合速率
<正>实现秀美乡村,需要实现乡村的各种元素的协调性发展,互联网可以在其中发挥很大作用。互联网在推动秀美农村上大有作为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84名朝鲜族和高山族的女性的日常体力活动做了跟踪调查,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适度的日常体力活动会使所有年龄段的女性
&#39;工业4.0&#39;作为一项国家未来创新发展战略,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其中,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工业4.0核心技术在文化产业中已有多处应用。本
目的观察艾普拉唑肠溶片联合克拉霉素片和呋喃唑酮片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试验组48例。对照组予以奥美
目的:评价PET/CT检测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30例妇科恶性肿瘤(11例子宫颈癌,6例子宫内膜癌,13例卵巢癌)患者,于手术前或手术后进行了PET/CT检查,应用图像分析和视觉
高中语文现代化教学的信息化,为广大的语文教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现代先进的技术支持平台,让语文更加贴近现实,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也为语文教师借助信息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制定并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建议,阐明党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