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重庆地区典型硬质岩陡崖为研究对象,在工程地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以重庆南川甄子岩、万州太白岩为例,采用数理统计和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坡高、坡度、结构面倾角和岩体强度对卸荷带宽度的影响。以数值模拟、理论模型计算等为手段,建立重庆地区硬质岩陡崖平面型卸荷带倾角和楔体型卸荷带倾角计算模型:并将该理论计算模型应用于陡崖卸荷带倾角计算中,以检验本文研究成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1)在对重庆地区典型硬质岩陡崖调查的基础上,基于对陡崖坡度、坡高、结构面倾角、岩体强度的统计结论,以及分别阐述各因素与卸荷带的宽度关系。分析了陡崖卸荷带与四个因素之间呈现一次线性的特点。(2)分析了坡度、坡高、结构面倾角、岩体强度在陡崖硬质岩边坡卸荷带发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其中坡度影响最大,坡高影响最小;阐述了卸荷带发育是由陡崖坡度控制的机理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进行验证,认为陡崖边坡卸荷带发育机理分为滑移-弯曲型、滑移-压致拉裂型、弯曲拉裂型三种类型。(3)以重庆地区硬质岩陡崖平面型卸荷带、楔形型卸荷带与稳定性判别的实际情况,采用极限平衡时稳定性系数等于一进行反算,提出平面型卸荷带倾角和楔体型卸荷带倾角的计算方法,结合野外勘察进行判断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