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方苞经学及其与古文创作的关联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ma123ertswe_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康乾时期,方苞以经术、古文兼擅而享有盛誉。在其身后,尊之为宗师者虽云众多,轻诋其学术与文章者也颇有其人。这一方面是因为经学思潮发生巨大变化,汉学的蓬勃兴起使得宋学的影响江河日下。方苞作为宗奉理学的学人,势不可免地受到学界的冷落与排斥。另一方面,古文理论发生新变,创作艺术不断进步,刘大櫆、姚鼐等标举宗风更为成功。时至今日,学界对方苞学术的评价往往容易近于两极分化,对其古文创作成就的认识思路亦有凝固化之嫌,可见其在有清一代学界文坛的实际地位犹待衡定。本文认为,方苞的经学与古文虽然术业有别,却本自密不可分。不究明其经学,则不足以知其古文;非深探其古文,则不足以领略其经学之精蕴。以此,本文致力于探讨方苞的经学及其与古文创作的关联,期于对方苞在清代学术文化史上固有地位的认知有所推进。第一章将方苞人生境遇与学术文化思想的演变作阶段化的论列。方苞24岁以前,在遗民志节的陶冶下,奠定其“行身祈向”。因受政治形势支配,在向清廷妥协之余仍有情志坚守。25岁至55岁,方苞经历坎坷,特别是作为罪人,处境艰难。但他从不消沉,阅世渐深,经术转精,古文创作亦收获颇丰,在学界和文坛的影响与日俱增。56岁以后,由于政治地位显著提升,他的学术思想更密切地趋近官方的文化政策,因而有机会主持学术文化工程。但也因此而减缓治经进程,垂暮之年《仪礼析疑》才得以完成。第二章评述方苞《朱子诗义补正》。清初《诗经》学以宗毛与宗朱为基本分野,两派争讼的态势,驱使方苞作出选择。方苞倾向于维护《诗集传》的主流地位,但也承认朱熹《诗经》学需要加以完善。方苞沿着朱熹的治学路径,探讨《诗经》所选古诗的产生区域、年代、作者、本事等内容。其考述《清庙》等祭祀文王乐歌始作于武王立庙于丰之际,辨析《邶》、《鄘》、《魏》、《桧》诸国风诗的创作时代,颇有见地。考辨《诗经》存录“淫诗”及其垂鉴意义,印证朱熹《诗》有“淫奔之诗”说,彰显出朱熹此说对于《诗经》学的重大贡献。方苞以理之当然、事之实然来解释《诗经》编次的合理性,对朱熹《诗经》编纂论有所补申。对朱熹《诗集传》的订正,体现出方苞以汉学辅助宋学的思路。对《诗集传》道德性命之学的弘扬,则反映出方苞以宋学为本位的立场。方苞早年对诗歌研究与创作皆有浓厚兴趣,这使得他研究《诗经》时较之一般经师更善于把握其文学特点。第三章以方苞为学历程为序,评述其三《礼》学。《礼记析疑》的成就有三:方法上,以文法切究经文,阐发义理之精微;注重以经证经,探求周世礼制仪节之详。而在内容方面,则期于正本清源的礼制甄别。方苞的《周礼》学,主要特色是以理解礼。《周官辨》是旨在辨伪与释惑,而以经为本。《周官集注》则寄托着方苞传承先圣之学,以经术经世的深衷。他集采众说,益以己见,发明经义;内容上,通过释职官定名、“分职命事”以及职官体系揭示《周官》设官分职之“广大精密”。方苞对于《仪礼》的价值认知,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原先认为弘扬周代礼制既非急务,效用也有限,因而寄希望于倡导忠孝以化民成俗。然而现实驱使方苞重新审视自己的学术思想,重新评价古礼的教化功能,晚年遂专注于《仪礼》研究。第四章评述方苞的《春秋》学。方苞在完成《礼记析疑》之后,即转而倾力研究《春秋》。其《春秋》学最为显著的特色,是离传返经,直寻大义,并在很大程度上达成了这一目标。他所采用的方法,是依托《春秋》本文,并“以义理为权衡”。这种研究路径,源于程朱理学宗师的解经方法。循着这种思路,方苞极大地提升了理学一系《春秋》学的研究水准,并以此在《春秋》学史上独树一帜。第五章对方苞古文进行系年,大体以苏惇元《文目编年》为参照,补申其编年依据,订正其中若干疏误,并且结合《方望溪遗集》查漏补缺。此为结合方苞古文理论与创作实践发展进程,探询其古文创作与经术之关联的基础。第六章考述方苞经学对其古文创作的内在影响。因方苞解经之作诸多片段文辞雅洁,故考量其古文创作成就,取材不拘于单篇文章。方苞古文,重要主题之一是阐发以古礼经世的见解。这方面内容不仅反映了作家精深的三《礼》学造诣,更体现了忧国忧民之心。方苞学以致用,通过对经典内容的整合、化用,较为系统地描述了理想中的家国仪型。另一主题是推阐“忠孝大原”,弘扬志节,明辨义利。在这方面,方苞实现了以古文之章法、语言发明程、朱之义理的理想。方苞确认古文是《六经》之“余肄”。从素材取舍、章法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的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其艺术技巧往往导源于群经。方苞的经学研究提升了理学一系诠释群经的水准。在其浮沉难料的生涯中,方苞执念于将经学素养运化于家国人伦之践履,使得其古文达到义理之深微与辞章之精美的统一。其沾溉后学,流泽甚远,有其必然性。
其他文献
虾夷扇贝(Partnopectenyessoensis)为目前世界扇贝科动物中经济效益最高,产量最多的贝类。为此,作者进行了小量底播试验,效果很好、在此基础上,于1992年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性试验.底播苗种700000粒,1993年进行生产收获。经
【研究背景】农业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约占人为排放的12%,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全球粮食产量到2050年需增加60%,这就将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进一步增加,因此探索高产
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检测在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的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单纯疱疹病毒患者、52例无症状的可疑患者以及50例来
《山海经》是记载中国古代神话的重要文献,全书的主要知识内容于战国时期便已成型,其中包含着先秦初民关于世界起源、天文历法、自然气象、文化发明、历史世系等方面的认识。
王弼注老,发挥了崇无思想。郭象注庄,提出了独化理论。后来那些写八股求功名的儒林士子,《四书》朱熹注就是人所必读的敲门砖。近世,随着西方大部头专著的涌进,学人们忙于显示独创
亚洲开发银行于2007年首次提出“包容性增长”概念,倡导拥有平等机会的增长,使增长最大范围惠及普通民众。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深刻强调: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目前学术界已将包容性增长和包容性发展理念应用于政府治理中,提出包容性治理概念,认为政府应实施包容性治理,即保障社会各主体公平享有参与决策和治理过程的机会,并公平分享社会资源和发展成果。至此,经济学领域的包容性增长概念
介绍3MZ2325CNC圆锥滚子轴承外圈滚道凸度磨床更换大砂轮后的故障现象及排除方法。
摘 要:乡村女性人才队伍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没有广大女性人才参与的乡村振兴战略无法顺利实施。而良好人才生态环境是乡村女性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当前,我国乡村女性人才生态环境仍存在一些问题:对乡村女性人才价值认识不足、乡村女性人才参与乡村治理力度有待加强、乡村道德环境有待改善、乡村治安环境有待改善等。这些因素制约了新时代乡村振兴女性人才队伍建设。为此,提出如下建议:树立正确的乡村女
期刊
F370密炼机混炼室主要部位的装配间隙和磨损后允许间隙值,间隙过大过小所引发的问题。提出根据间隙和磨损量选择适当时机进行大修或采取局部修理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