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型钢混凝土(SRC)结构兼有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而克服其各自的缺点,是一种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结构形式。自有关规程颁布后,SRC结构在我国得到较快的发展。柱脚作为结构当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部位,对其性能的研究十分重要。 常用的型钢混凝土柱脚形式有非埋入式和埋入式。1995年以前,对非埋入式柱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柱脚受压弯剪作用时的受力性能。日本兵库县南部震害表明非埋入式柱脚受拉弯剪破坏,需要建立非埋入式柱脚受拉弯剪的计算公式。本文依据试验资料,总结轴拉比、剪跨比、锚栓拉力比等因素对柱脚受拉的影响,自主建立拉弯剪计算公式,试验值与计算值吻合较好。 型钢混凝土埋入式柱脚的型钢柱埋入深度达到一定数值时,SRC柱受到的剪力和弯矩可以全部由混凝土的侧压力来平衡,此时柱脚底板和锚栓可根据构造与施工要求设置。对于这一最大埋置深度的计算,目前采用的是钢柱脚埋深的计算方法,只考虑腹板附近的一部分翼缘承担混凝土的侧压力,来抵抗型钢柱受到的弯矩和剪力。然而与纯钢柱脚不同的是,型钢混凝土柱脚在型钢外包有钢筋混凝土,可以不考虑型钢翼缘的屈曲问题,因此用钢柱脚的的方法来确定SRC柱埋入部分的有效承压宽度偏于保守,计算出来的埋深偏大。本文分析试验资料认为埋入式柱脚的埋置深度应用SRC柱考虑,并提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应用该公式所得计算值与试验值比较已经偏于安全,而比我国现行两本SRC设计规程按型钢柱考虑的埋深要求少得多,从而得到合理的埋深。 最后提出型钢混凝土非埋入式柱脚的恢复力模型,并将按模型计算得出的各控制点及各刚度与实测值做了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计算模型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