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治疗甲亢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通过检索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集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有骨代谢指标测定结果的所有临床对照试验,依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后进行质量评估,提取有效数据。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6月。语种包括英文和中文。按事先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提取有效数据,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1.纳入文献的情况: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8篇,中文3篇,英文5篇。入选病例数共309例。2.骨代谢指标:2.1血钙(sCa)与治疗前比较,甲巯咪唑治疗后血钙水平较治疗前稍有下降,其加权均数差WMD=﹣0.11(95%CI:-0.24~0.03)P=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血磷(sP)Meta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的各项研究具有异质性,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磷水平变化的合并效应量稍下降,WMD=-0.06(95%CI:-0.27~0.14)P=0.54,结果无统计学意义2.3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甲巯咪唑治疗时长6个月内,与治疗前比较,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稍下降,其标准化均数差SMD=-0.56(95%CI:-1.13~0.01)Z=1.9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时长6个月以上,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下降水平越趋明显。其标准化均数差SMD=-3.42(95%CI:-4.44~-2.40)Z=6.5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骨钙素(OCN)甲巯咪唑治疗时长3个月以内,与治疗前比较,骨钙素水平稍下降,结果示SMD=-0.20(95%CI:-0.47~0.07)Z=1.45,P=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时长3-6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骨钙素水平下降,其SMD=-1.72(95%CI:-2.71~-0.74),Z=3.43,P=0.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时长6个月以上,骨钙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SMD=-1.97(95%CI:-3.37~-0.57),Z=2.75,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甲状旁腺素(PTH)甲巯咪唑治疗后甲状旁腺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其WMD=21.94(95%CI:10.88~33.00)P<0.001,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治疗甲亢对骨代谢的影响。主要选取骨代谢调控激素PTH、骨转换标志物OCN、ALP及一般生化标志物血钙、血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甲巯咪唑治疗(1.5﹣12月)不等,患者的骨代谢指标血清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及甲状旁腺素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这种变化趋于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