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选择与和谐

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6688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解与我们不同的那些人的思想状况是在政治哲学最根本一层上开始对话与讨论的第一步。”①而如要理解别人则先须了解自己,于是,存在、人的存在问题首先被我们关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认知的方法是解答一切问题的前提,但有趣的是“科学认知”本身即为认知学科中难以解决的顽疾。上世纪初年,胡塞尔正是从“科学认知何以可能”的问题入手,开辟了现象学探索的道路,海德格尔在他的基础上对存在、人的存在等问题给予了更深层次的诠释。只是,哲学的方法的变革似乎并未引起政治学或政治哲学界的重视,政治世界中的认知及存在问题于政治学科似乎并不算作问题。鉴于此,本文尝试将现象学方法及视角引入政治思考之中,于理论维度作粗浅的探索。以现象学方法分析政治问题在当前研究中并不多见,且难度不小。本文尝试借助基本的现象学理论,指出认知与存在难题的重要性及解答路径,进而在时间维度中把握存在及人的存在,以此反思洛克的“自然状态”并从存在角度在理论层面论证柏林“多元论”的必然性。其中对于社会多元的理解本文认为此是政治存在的根本前提而非政治假设,正是在多元社会的前提中,共同体如何能够和谐发展成为政治永恒探讨的话题,而本文正是以此为契机从现象学角度探求“和谐”社会进而对于政治存在、政治概念作初步的现象学思考。本文拟分如下几部分:首先,从科学认知及存在的难题切入,在指明问题及解答路径的过程中,摒弃自然思维态度,显现现象学方法,初步把握存在及人的存在。其次,在现象学视域下从时间维度衡量人的存在、社会存在,把握存在的时间性并在此基础上发掘其对于政治学的重大意义。在对政治、自由、极权主义等概念作粗略的现象学分析后,将重点论证社会多元的必然,因为它是政治存在的根本前提而非假设。再次,在多元社会的前提下,探求群体长治久安的良策,确保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状态则成为政治世界永存的难题。中西方对此有不同的理解,本部分主要援引当前中国学者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和建构的诠释及西方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政治自由主义对共同体和谐发展的探讨进行比较,明晰中西方对此问题认识的时间性差异,并从存在角度理解“和谐”。最后,结论部分总结认知、存在难题及其解答路径对于政治学的意义,并尝试将时间维度的思考带入政治学思考之中,即对于政治概念、政治存在的理解应在此前的基础上辅之以时间维度思考,政治是具有时间性的。
其他文献
本文对短柄五加(Eleutherococcusbrachypus)的花期物候、开花式样、访花昆虫种类、访花行为及访花频率进行了观察,对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比以及传粉效果和繁育系统做了检测。初步结果表明,短柄
政治哲学的历史首先是政治实践的历史。西方政治哲学传统本质上是通过对政治现实世界里危机的认识来改变人们关于政治世界的思想而把人们带向更美好的社会,可以说政治哲学的
对螺管式步进比例电磁铁结构的优化设计和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无挡铁式的螺管电磁铁,力主要由漏磁通产生.由麦克斯韦电磁力公式推知,力的大小与漏磁通的方向有一定的关系,在街
施工用电组织设计作为施工用电的指导性文件和施工用电的施工用电节能控制点的控制措施、管理依据,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用电节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施工用电组织设计的编
期刊
在殷周更替之际,周人通过对殷商暴政覆亡教训的总结,建立了“德治”思想。这是一套针对以周王为首的政治统治思想,同时也是一个有具体内容的政治概念,反映了建立在血缘基础上
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在教学中有可能获取有经验教师的教学知识模式 (即教学法知识 ) ,并对此进行论证。作者通过对受试教师在观看自己教学录像片段时做出的口头报告进行定性和
文章在对广州市城市绿地的墙面植物景观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常见植物种类组成及不同墙体材料对墙面植物的影响,并对156个植物景观单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调研范围内记
中级对外汉语学习者对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视,他们在具备了一定的汉语知识基础的情况下,进行汉语综合能力训练,需要更多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使其在主动学习的过程
胡适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颇有影响的哲学家、思想家,是实用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主要传播者。本文简要介绍了胡适的生平、学术成果,探究了他的实用主义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并着重
本课题是基于“二维弹道修正引信”课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弹道修正引信的实现,需要准确及时地获取弹丸的实时方位与姿态信息。地球磁场遍布整个地球,而且相对比较稳定,并有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