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力健康是健康人力资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视力问题对个人受教育水平、劳动力就业乃至社会经济等方面都存在不可忽视的负效应。然而,我国面临着严重视力健康危机,尤其是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近视的早发及高度近视的高发不仅危及当代的人口素质,也影响我国未来的人力资本积累。而在近视问题的防治管理中,农村地区是薄弱环节,我国农村儿童近视患病率居高,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认识误区等因素,农村学生的近视矫正率却很低。“眼保健操”作为国家颁布的学校卫生近视防控政策之一,基本已成为我国中小学校对学生的一项日常规定。受样本量及方法的限制,目前关于眼保健操对视力作用效果的研究尚无定论。本文尝试在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证数据及方法,分析农村地区的眼保健操执行情况,并探究眼保健操对学生视力健康的影响效果。首先,本文基于大样本的实证调研数据,对我国农村地区眼保健操的执行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分别从地区和学校层面以及学生个人和家庭层面分析学生做眼保健操的差异情况。其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眼保健操对农村学生视力变化、配镜及近视度数的影响。最后,为解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能存在的“自选择”引致的估计偏误,本文引入倾向得分匹配分析,进一步评估眼保健操的影响效果,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稳健性。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做眼保健操对农村学生视力变化、配镜和近视度数的影响效果不显著。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近视是由于眼部屈光系统异常而导致的屈光不正,该现象为物理性改变。眼保健操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眼部穴位按摩,加速眼部血液循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暂时性的眼部调节滞后,而未能真正改变眼睛的屈光能力。另一个可能的原因在于学生做眼保健操的规范性不能有效保证,从而影响眼保健操的作用发挥。第二,农村学生、家长和教师对视力健康问题存在认识误区。一半以上的学生、家长和老师认为矫正视力不良最好的办法是做眼保健操,做眼保健操能解决近视问题。与之相比,仅有18.58%的学生认为戴眼镜能够解决近视问题,教师比例相对较高,但也仅38.21%的教师对戴眼镜解决视力问题持肯定态度。当学生存在视力问题时,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学生和家长未能明确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基于以上研究结论,结合现有文献及农村地区学生现状,本文为进一步开展农村学生视力防控措施提出如下建议:(1)学校及相关部门加强对学生的视力监测;(2)加强农村视力健康教育,明确配镜是近视矫正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