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长三角”为“15+1”个城市构成的区域,具体为上海市的全部,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南通、泰州、扬州8市,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台州7市。这16个城市地域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发展程度大致相近且经济资源优势互补,由此组成的“长三角”是典型的区域经济。当前,它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科教文卫事业最发达因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本文首先对区域经济与行政区经济两个概念进行辨析,简要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及其衍生,综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区域分工理论、区域联系与开放理论、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其次,从“长三角”的文化背景和地缘经济关系角度,分别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分析“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在条件。同时,总结性回顾“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四个阶段,即启动阶段(1982-1986)、沉寂阶段(1987-1989)、重新启动阶段(1990-1999)、加快推进阶段(2000-至今)。再次,针对当前“长三角”研究和讨论的热点,系统探讨了“长三角”的区域范围。同时,分析了局部层面一体化的“长三角”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当前状态下区内16个城市之间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然后,深刻领会国家有关“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纲要,指出了当前“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困境,运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理论并结合“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从政策制度、统一市场、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经济融合五个方面来憧憬其发展趋势。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理性思考,认为一体化要坚持“市场主导、宏观协调、系统整合、统筹兼顾、互利共赢”原则,采取有效措施使其迈出实质性步伐。具体措施为:完善统筹区域发展的协调机制增进城市间合作;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构建区域发展的统一大市场;加快城市连绵带建设促进区域城市网络化发展;整合区域文化资源以文化创新为一体化注灵魂;联手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