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的视域——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中国的两次翻译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zxcv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在中国的两次翻译,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事件。1987年,中国作家韩少功的首译,在国内掀起了一场阅读和讨论昆德拉的热潮;16年之后,翻译家许钧教授应上海译文出版社之约重译了这部小说,再度引起了文学界和翻译界对这一译事的讨论。从1987年的初译到2003年的复译,从作家韩少功到翻译家许钧,这两个译本究竟有怎样的不同之处?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对这两次翻译的比较,能够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法国翻译理论家贝尔曼在他的《翻译批评论:约翰·唐》中曾提出,翻译批评的支点在于翻译主体,我们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译者是谁?贝尔曼系统地将译者放入翻译立场、翻译策略和译者视域这三个方面来考察。其中,他借用现代阐释学中“视域”的概念,指出译者的视域,是“所有‘决定’译者所感、所为、所思的语言、文学、文化以及历史的因素。”我们发现,视域这个概念的迷人之处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双重性:一方面,它是一个开放的空间,而另一方面,这个空间又注定有其边界。对译者视域的探寻,从实用意义上看,是对翻译空间之可能性与局限性的呈现,从理论意义上看,也是探求复译意义的一把钥匙。   因此,本文试图从译者视域的角度,来讨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中国的两次翻译。译者的视域与其所在的立足点密切相关。具体来说,立足点取决于译者的身份和译者的时代。每一位译者都有自己生存环境的限定性语境,一定历史阶段所形成的社会、文化、文学和语言等因素,必然影响着译者的所感、所思和所为。1987年,作为作家的韩少功是怎样接触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部小说?是什么原因促使他翻译这部小说?在小说的翻译和出版过程中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挑战?2003年,当许钧重译这部小说时,昆德拉在中国的接受情况、国内文学和翻译理论的发展状况、出版环境和社会环境,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对译者的立足点有了相应的了解后,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作为作家的韩少功和作为翻译家的许钧,他对于翻译的观点有着怎样的不同?他们各自采取了怎样的翻译立场和翻译策略?他们各自的翻译诉求又是什么?韩少功的初译和许钧的复译,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下,缘起于怎样的翻译目的?产生过怎样的影响?具有怎样的价值?这是我们在本文中所要回答的问题。   历史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所构成的。追寻译者的足迹,研究译者在其具体的翻译实践中所面临的可能性与局限性,所持有的立场和所做出的选择,能够帮助我们回到特定的历史空间中,更好地理解译本的价值与翻译的意义,观察翻译史是如何紧密镶嵌在整个时代的文学、语言、社会、文化的交流和进步历程中。  
其他文献
在众多对严复《天演论》翻译的研究中,人们多是以他提出的“信”、“达”、“雅”的原则去考量《天演论》,而很少考虑译者、译作与译入语文化三者间的互动关系。本文以安德烈
在康奈尔大学,一项水培农作物的温室项目将促进纽约深冬时节大棚蔬菜的丰收.在可控的环境中,他们用35天培养出了一茬水培生莱,预计产量将达到每年每亩390吨.
中岛敦留下来的最后遗稿《李陵》在作者去世后才得以发表。作品中的主人公们都很坚强却最终都被陷入悲惨的境地。对处于的描写,作者描写这种极限状况下的人物的意图是什么呢?
作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阅读在外语教学中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但是,中国大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对于篇章的整体理解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如
本文以当代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为研究对象,主要剖析母女关系。《喜福会》自出版后一直受到中外学者的广泛讨论,其中小说中的文化冲突最为人们关注,这是因为
多丽丝·莱辛(1919-),英国著名女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世界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她一生创作丰富,总计有数十部长篇小说、七十多部短篇小说、两部剧本、一本诗集、
词汇是英语语言中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它在英语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学习、记忆浩如烟海的英语词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他们迫切希望寻找更科学
长期以来,听说是语言学习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也是英语教师最为头疼的环节。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特别是马上要举办的世博会,社会对非英语专业人才的英语听说水平提出了
《都柏林人》共有十五个短篇小说,是詹姆斯·乔伊斯塑造女性人物最多的一部作品,也是英国短篇小说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由于当时爱尔兰的历史和环境的局限性,乔伊斯不可避免地将女
本文着重以韩礼德、哈桑合著《英语的衔接》一书中的衔接理论为理论框架,结合英汉衔接手段对比研究的大量成果,通过分析、比较郭国良译伊恩·麦克尤恩小说《赎罪》中各类衔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