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能力视角下服务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建构研究——基于天津市的实证调查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救助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是国家改善民生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切实缓解了不少困难群众的生活压力。然而,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全球性浪潮中,社会成员面对的社会风险更加多元、多变,传统以物质与经济帮扶为主的救助,已无法从根本上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甚至还会导致“贫困陷阱”,造成福利依赖,背离了社会救助制度的设计初衷。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通过对天津市城市低保对象和城市社区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式访谈,基本掌握天津市社会救助的现状,了解到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在救助理念、工作方法、救助方式、监督机制等层面存在的不足——忽视社会成员的生存与发展能力,模糊了收入的工具性作用和建构性作用,导致救助效率低下、重复救助与遗漏救助并存等问题。  鉴于此,本研究立足天津市社会救助制度的现状,将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与我国救助制度相融合,以社会成员生存与发展能力的提升为核心,勾画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服务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框架,明确了服务型社会救助体系应包含政治自由、经济条件、社会机会、透明性保证、防护性保障等内容。具体从宏观的顶层设计、中观的实践操作以及微观的社会工作介入等角度进行路径探析,其中,宏观层面主要指政策法规的制定,中观层面包含救助主体、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微观则是通过专业社会工作者,建立救助对象需求与救助服务之间的联系;既要不断建立健全服务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法律法规,从制度层面转变救助理念,聚焦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能力的提升;还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丰富救助主体,加强救助灵活性、专业性与多样性;同时,还应从具体的运行管理角度,细化服务型救助理念,将其切实渗透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最后要了解救助对象需求,落实救助服务,切实实现主动脱贫、精准脱贫、永久脱贫。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政府主导的救助式扶贫是中国扶贫的主要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降,多元化贫困治理在中国农村扶贫逐渐兴起,但政府绝对主导的城市扶贫体制未有实质性改变。伴随城市贫困问
学位
信贷交易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业务之一,当前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国内商业银行出现的大量不良贷款、信贷诈骗案,都与信贷交易有关。传统上对银行信贷交易的研究往往是经济学和金融
学位
本研究旨在了解民航院校大学生人际信任及心理健康的状况,以及两者的相关性。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选用郑日昌,邓丽芳(2005)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简称CCSMHS)以及Ro
学位
当前,随着农民法制意识的增强,以土地为中心的农民维权问题愈演愈烈。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关注农村中因征地引起的农民抗争问题,延续以往将农民作为弱势群体进行抗争的研究脉络,在深
1 种株选择胡萝卜采种一般采用成株采种。“立冬”前后收获时进行田间株选,应选择叶片少,叶色正,叶丛较直立,肉质根头部小,形状整齐,根尾细、色泽深、皮色鲜亮,表皮光滑、
随着高中政治课程的推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教育策略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能够从课前预习、课上理解、课后巩固的方式进行系统化的政治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人们的价值观也开始改变。在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之下,英格尔哈特提出了“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理论。他认为,随着经济水平
在当今越来越重视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下,对人的重视越来越突出,如何使人获得生理、心理上的舒适是大多数人都在追求的目标。而临终关怀是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举措,这不仅是对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