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梗阻性黄疸定量化的初步研究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   黄疸是许多疾病都会表现出的一种共同症状,一般按黄疸产生的原因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等;而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肝外或肝内胆管堵塞引起的黄疸,肝内外胆管堵塞的原因很多,根据病变性质大致可分为良性堵塞和恶性堵塞两大类。良性堵塞常见的病因包括结石、炎症、胆管狭窄等,恶性堵塞包括胰头癌、壶腹癌、肝门部胆管癌等。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诊断手段,主要依靠血液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检查,血液生化指标根据胆红素的高低及各种酶类的改变判断患者由于黄疸而引起肝脏损害的程度,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方法,以上方法可观察胆管扩张情况及梗阻部位,可对梗阻性黄疸进行定性和定位诊断,而在诸多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中,超声检查由于简便、安全、费用低、无痛苦、可重复等特点,常作为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检查方法。目前当梗阻性黄疸行超声检查时,除非由于长期黄疸导致肝脏不可逆的硬化表现外,超声难以区分黄疸对肝脏的损害程度,临床医生必须结合血液生化检查才能对病情做出全面诊断。随着超声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另一项超声新技术超声弹性成像自1991年由Ophir等提出以来,已得到了广泛关注并迅猛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成像方式,其成像原理不同于以往的超声技术,是根据生物组织都具有弹性和硬度的物理性质,主要探测组织间的硬度差别,利用病变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的的弹性特性进行成像,其所获取的信息是对传统超声检查的一个重要补充,同时也打破了常规超声的局限性。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eal—time tissue elastography,RTE)是超声弹性成像的技术方法之一,由日本日立公司于2003年在全世界率先实现了超声波的组织弹性信息图像化技术,将受压前后回声信号移动幅度的变化转化为实时彩色图像,从而直观的显示组织的弹性特征,从那时起,根据组织弹性图像色彩分布划分的评分法与应变率比值法在各个器官组织的临床研究中日益普及,但是评分法主要依靠研究者的经验划分,主观性较强;应变率比值法为病变组织与周围组织的相对比值,可以反映病变的相对硬度改变,属于半定量的研究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效能,使研究结果更加客观真实,该公司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新开发,了具备直方图显示功能及可提取合计11种特征量的组织弥散定量分析功能软件,此软件可对弹性图像进行量化分析,从而为组织弥散病变的定量化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超声技术手段。应用于肝脏领域时,随着肝炎发病后的纤维化加剧,组织弹性成像呈现出硬度弥散进展的趋势,通过验证,可确认提取的特征量以及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计算得出的肝纤维化指数与病理诊断的肝纤维化分级之间存在关联。当胆管由于结石、炎症或者肿瘤等阻塞造成胆汁排泄受阻而出现梗阻性黄疸时,肝脏的代偿功能势必出现损害进而引起肝脏的弥漫性病变。目前为止,RTE对梗阻性黄疸所致的肝脏弹性改变的研究较少,若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定量化参数与梗阻性黄疸患者的黄疸程度存在关联,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轻重程度,对患者的治疗与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且综合了血液生化及常规超声检查二者的优势,不但拓宽了超声检查临床应用范围,而且减少了患者多项检查的费用,即方便患者,也有益于临床医生对病情的整体判断。本研究拟将实时超声超声弹性成像的弥散定量分析功能用于梗阻性黄疸患者,初步探讨超声弹性成像的弥散定量分析技术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定量化诊断价值,并比较梗阻性黄疸患者外科手术前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ultrasound-guided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ic drainage,PTCD)前后肝功及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值的改变,初步探讨超声弹性成像的弥散定量分析功能对梗阻性黄疸患者减黄治疗效果的定量化评估作用。   方法   1.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在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价值研究:2012年3月~2012年8月经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且排除有肝炎、血吸虫病等肝脏疾病病史的梗阻性黄疸患者86例,根据总胆红素将黄疸分为轻、中、重度三个级别,另设无临床黄疸的对照组35例,同样排除肝炎等肝脏疾病史。运用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对上述入选病例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初步探讨该定量化技术在梗阻性黄疸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2.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在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行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PTCD)前后应用价值的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2年12月术前行PTCD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54例,对上述患者运用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于PTCD穿刺前及穿刺一周后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对减黄前后的超声弹性成像图像进行定量化分析,初步探讨该技术在梗阻性黄疸患者成功行减黄治疗后的应用价值。   结果   1.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在梗阻性黄疸中的初步定量化研究:   经过Mann-Whitney U检验,无、有临床黄疸的应变均值平均秩次分别为85.19、51.16,Z=-4.839,P<0.001;蓝色领域百分比平均秩次分别为37.97、70.37,Z=-4.608,P<0.001;两组之间的应变均值、蓝色领域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无临床黄疸组、轻度、中度、重度黄疸组应变均值的平均秩次分别为85.19、60.34、43.87、34.83,卡方值为29.785,P<0.001;蓝色领域百分比的平均秩次分别为37.97、60.93、77.43、88.83,卡方值为28.214,P<0.001,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而四组间两两比较,除了中度与重度黄疸组的MEAN与%AR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应变均值与无临床黄疸、轻度黄疸、中重度黄疸程度的相关系数r=-0.5,P<0.001,应变均值与以上三组黄疸程度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蓝色领域百分比与黄疸程度的相关系数r=0.5,P<0.001,蓝色领域百分比与黄疸程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2.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在梗阻性黄疸术前行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前后应用价值的研究:   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配对样本t检验,对引流前后的各组资料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引流前平均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ic aminotransferase,AST)分别为(302.80±117.88)umol/L、(145.82±123.18) U/L、(120.74±94.09) U/L,引流一周后平均TB、ALT、AST分别为(196.99±93.81)umol/L、(75.48±51.06)U/L、(58.09±34.09)U/L,配对t值分别为9.31、5.41、5.32,P=0.00,差异具有显著性;54例患者中39例在引流前及引流一周后成功完成了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弥散定量分析,穿刺前应变均值、蓝色领域百分比分别平均为(110.02±7.34)、(21.78±6.60),穿刺引流一周后分别平均为(113.56±6.65)、(17.80±6.01),P值均小于0.001,穿刺引流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减黄后应变均值增大,蓝色领域百分比值减小。   结论   1.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应用于梗阻性黄疸的初步定量化研究拓宽了超声弹性成像弥散定量分析功能的应用领域,弥补了以往超声检查只注重于梗阻部位而无法评估黄疸程度对肝脏弹性及功能的影响,与传统超声检查相结合,使超声检查即能明确梗阻部位又能实时无创评估黄疸程度成为可能。   2.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用于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前后的初步定量化研究,证实了超声弹性成像可定量反映穿刺治疗前后肝脏弹性的改变,与肝功能一起对治疗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期刊
经历2020年高考之后,2020年9月江苏省将正式启用高中历史统编新教材.文章主要探讨以下三大问题:一是目前高中历史课堂存在哪些实然现状;二是202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卷所折射出
教育部考试中心于2019年12月推出的《考试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2020)》指出,批判性思维将成为本轮高考命题改革的主攻方向之一.批判性思维包括技能与品质两部分.历史高考命题
文章通过对2020年全国新课程Ⅰ卷历史试题基本结构、基本内容、基本特点及近五年全国新课程Ⅰ卷历史试题变化趋势的分析,聚焦新高考,以高考作为教学的指挥棒,反哺历史教学,为
采用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因子治疗老化小鼠皮肤创伤,旨在阐明干细胞分泌因子对老化小鼠皮肤创伤治疗效果及其相关调控机制.体内实验采用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创面皮肤组织学变
近年来,校园恶性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为何会有如此的事件发生?学生为何视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如草芥?这应该引起全社会及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思考.文章阐述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赤壁赋》展现了苏轼高超的写作技艺,描绘了开阔壮丽的自然景象,呈现出苏轼旷达的人生境界,传递出苏轼辩证的人生哲学思想,为后世读者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教师要带
《荷塘月色》结构严谨、用词精当、意境唯美、情感真挚.联系当时的背景去读《荷塘月色》,会发现其中寄寓了朱自清渴望自由,不满现实,想挣脱又不能的复杂情感.文章主要探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