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多糖——热凝胶发酵工艺的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qi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凝胶是一种新型的微生物胞外多糖,由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faecalisvarNyxogene)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发酵产生,其分子式为(C<,6>H<,10>O<,5>)<,n>,分子内由葡萄糖结构单元以β-1,3-键连接.由于热凝胶具有非常独特的理化特性,尤其是其独特的热成胶性能,在食品等工业,特别是高温制作的食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在摇瓶基础上提高碳源葡萄糖和氮源NH<,4>CL浓度的实验以及正交实验分析,发现较高的葡萄糖浓度对热凝胶发酵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想要提高氮源浓度来提高菌体浓度以增强生产强度,就必须提高磷酸盐浓度以加强体系pH的缓冲能力,但过高的磷酸盐盐浓度以及pH的变化对热凝胶的发酵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想要搞清两者对热凝胶合成的影响并提高生产强度,在现有的摇瓶水平上是较为困难的,必须要在可以进行较多条件控制的发酵罐上进行在最佳pH控制条件以及一定的溶氧控制策略下,对增加氮源NH<,4>Cl浓度对菌体生长、NH<,4>Cl和磷酸盐的利用情况发现菌体生长基本上都能遵循一个规律:生长1g菌体消耗0.5gNH<,4>Cl、2.5g左右的葡萄糖以及0.07 g左右的磷酸盐.随着菌体浓度的提高热凝胶生产强度得到明显提高,从原来茵体浓度2.2g/L时的280mg/(L·h)提升到菌体浓度7.2g/L时的658mg/(L·h),提高了135﹪Q<,p>和Y<,p/s>仍然有91.6(mg/(L·h·g-cell)和52.6﹪.在7.2g/L的菌体浓度下,通过流加发酵的手段,发酵148h热凝胶产量达到57.3g/L,比原来发酵123h产量23.4g/L提高145 ﹪.在提高菌体浓度过程中应用生化工程的知识指导溶氧控制策略,并用实验所得到数据对经验公式进行了校正,得到一条适合该实验所用反应器的修正关系式:K<,L>a·C<*>=K<>N<2.3> (V<,s>)<0.4> ·C<*>在300L规模的发酵罐上,对热凝胶进行放大生产,培养120h,产量达到23g/L,总糖转化率50﹪左右,接近小试水平,为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静电纺丝纤维复合膜能够将多种聚合物进行组合,实现功能的多样化,在环境工程、生物医药、绿色能源、传感器和吸声材料等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而复合膜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可
随着社会科技与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密化和微型化是现代制造业加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微机电系统(MEMS)因其体积小、能耗低、集成度高等一系列优势被视为21世纪最重要的发
AT变速器是汽车自动变速器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又称液力自动变速器,它通过液力变矩器和行星齿轮箱的不同组合来实现不同的转动比。课题所研究大功率AT变速器由于其传动功率大、
头孢菌素C是一种由顶头孢霉菌产生的β-内酰胺抗生素.该论文主要通过对头孢菌素C发酵过程优化提高发酵水平.在摇瓶实验中,初步探索了菌株的生长特性,确定了菌株的最佳生长和
丙酮酸作为糖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在细胞的能量代谢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又是医药,农药、农用化学品和化妆品的合成前体,因而在医药、农业、化妆品等工业中具有广泛用途.Tor
该论文运用菌种分离纯培养的方法获得一株遗传性能稳定的产脂肪酶抑制剂的毒三素链霉菌,将原始菌株产量49.58mg/L提高到了92.4mg/L左右,同时研究了该菌种斜面配方、斜面保藏
该论文以利用发酵工业废弃糟渣为基本出发点,为了解决纤维素酶固态发酵法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率高和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以开发固体发酵纤维素酶新技术为目的,研究了固态发酵
该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白腐菌射脉侧菌(Phlebia radiata)I-5-6在代谢木质纤维的同时降解芳香族污染物的情况及两过程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在液体培养条件下以及分离的木素过氧化
迄今为止,电机技术与电池技术仍是制约国内电动方程式赛车研发的瓶颈。在FSEC大学生电动方程式大赛中,方程式赛车通常搭载的是单一锂电池动力系统。受限于锂电池功率密度低的缺
为提高微生物生产β-葡萄糖苷酶的产量,并将该酶应用于食品增香.该文以无花果曲霉、黑曲霉现成菌株为出发菌,首先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确定出其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佳条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