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现代化交通运输通道,高速公路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是高投入、高成本的建设现状,高负债造成借贷难的融资环境以及高收费、高利润的舆论压力,严重危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高速公路总里程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一倍,大规模的建设将持续到2030年。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对高速公路的建设需求,一方面是不容乐观的行业发展和融资环境,在此背景下如何破解行业发展困局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高速公路的属性决定了其企业化的客观性,区别现有集中于融资体制、融资方式、融资风险的研究视角,本文以高速公路企业为研究对象,将微观个体的投入产出效率与宏观环境影响因子相结合探讨高速公路企业融资效率,以期通过系统研究影响融资效率的深层次原因,提出措施建议,有效缓解行业融资困境。本文以融资理论、效率理论等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学知识,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方法,对高速公路企业的融资效率进行创新研究。文章通过对高速公路企业特征和融资行为分析,指出对效率的忽视是造成融资现状的重要原因,在梳理现有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高速公路企业融资效率内涵及研究范畴,结合融资效率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构建了由7个经济性指标和5个环境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形成了高速公路企业融资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实证分析部分通过选取21家高速公路企业2009年至2013年的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融资效率评价体系进行实证测算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现有高速公路企业融资效率较低,企业经营的路产规模、融资结构、资金配置和运作是影响融资效率的微观因素,而区域经济基础、市场化程度以及政府投资比重则是主要的宏观影响因素,验证了理论部分对融资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根据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结果,本文从规模经济角度提出高速公路企业适度规模的量化标准,针对行业现状提出规模化和跨区域规模化经营的建议,从内部管理效率角度提出高速公路企业混合所有制经营的建议以及企业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优化措施,行业管理从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市场化程度角度提出完善法律体系,建立行业监管机制和竞争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