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元复习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有效的单元复习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知水平,使知识体系、知识结构系统化,促进学生形成最优化的知识网络和思维网络。然而就目前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来看,枯燥无味的传统课堂、反复练习的题海战术,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尚处在第一学段的学生,受知识水平和建构能力所限,对于知识的观察、归纳、总结,提炼以及知识结构的梳理能力低。笔者通过对基于思维导图的单元复习课的应用研究入手,探索有效的单元复习。本文以脑科学和知识可视化为科学理论依据,以建构主义和有效学习为教育理论依据,尝试改变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单元复习课的研究现状,优化复习课的教学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结构图的建构、知识结构系统化,促进学生形成最优化的知识网络和思维网络。为教师执教单元复习课,提高单元复习的教学质量,提供教学实践的参考和教学模式的蓝本。本研究以青岛文昌小学二年级2班的42名学生作为实验班,以二年级6班的42名学生作为对照班,以青岛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单元复习》一课为作为实验内容。在实验班二年级2班,采用创设情境,整理回顾——梳理归网,主体内化——综合应用,整体提高——回顾反思,完成导图的教学模式教学。课前,布置学生用思维导图来梳理这一单元的知识,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并归纳出学生梳理知识的内涵。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自主交流的时间,对于学生普遍能梳理出来的知识,放手给学生交流,在合作中深化;对于学生不易梳理出来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相互补充等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想法”,将知识点构建成知识模块,从而形成并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在建立起知识网络,明晰知识体系之后,需选取有针对性、开放性、实效性的习题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反思自己的回顾知识点和梳理知识体系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经验,完善思维导图,提升梳理知识的能力。在对照班二年级6班,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回顾知识——达标练习——讲评补漏——回顾提升来完成单元复习。在教学过程中,同教研组的老师还对于学生的课堂语言表达、知识体系梳理、习题达标等方面进行了当堂监测。从数据分析来看,实验班学生的成绩更加稳定,学生间的差距相对较小,学生的成绩更为稳定。依据实验数据,从基于思维导图的单元复习课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灵活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思维导图在第一学段单元复习课中应用提供优化策略,亲身经历知识体系的梳理与建构,形成个性化的复习体系,提高自主复习的实效性,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