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中药塌渍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观察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cy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按照国际通用的疼痛评价标准,选用针刺联合中药塌渍治疗癌性疼痛,观察在简易疼痛量表、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巴氏量表评分方面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估,以期望可协助治疗癌痛,改善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文献研究综述了中医学、现代医学对癌性疼痛的认识和治疗,以及近年来针刺及中药塌渍在临床上的应用。本次临床研究共收集到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80例,按首次就诊的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组3和对照组各20例。所有入组者均按照“三阶梯药物止痛法”使用镇痛药物,在此基础上,治疗组1采用针刺,治疗组2采用中药塌渍,治疗组3采用针刺联合中药塌渍。观察在简易疼痛量表、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巴氏量表评分方面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结果:1.治疗后三阶梯治疗组、针刺治疗组、塌渍治疗组、针刺联合塌渍组疼痛强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治疗后的针刺联合中药塌渍组与治疗后三阶梯治疗组疼痛强度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三阶梯治疗组、针刺治疗组、塌渍治疗组、针刺联合塌渍组患者受疼痛的干扰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后三阶梯治疗组、针刺治疗组、塌渍治疗组、针刺联合塌渍组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及生存质量的主观感受方面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上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比较,在生理领域方面及心理领域方面各治疗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余方面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治疗后三阶梯治疗组、针刺治疗组、塌渍治疗组、针刺联合塌渍组巴氏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组间比较中,针刺联合中药塌渍组较三阶梯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5.治疗后疼痛总缓解率治疗后三阶梯治疗组、针刺治疗组、塌渍治疗组、针刺联合塌渍组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联合中药塌渍组与三阶梯治疗组在显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6.治疗后针刺联合中药塌渍治疗组、中药塌渍治疗组及针刺治疗组比三阶梯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阶梯治疗组、针刺治疗组、塌渍治疗组、针刺联合塌渍组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本研究通过对于三阶梯治疗组、针刺治疗组、塌渍治疗组、针刺联合塌渍组治疗前后以及组间疼痛强度、疼痛干扰、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的比较,说明针灸联合中药塌渍治疗癌性疼痛可降低癌痛患者疼痛强度、降低癌痛患者受疼痛的干扰程度、改善癌痛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癌痛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疗效确切,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小,经济实惠,患者易于接受,是值得推广的癌痛辅助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酸味中药复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探讨相关作用机制。   方法:   选用SD雄性大鼠,通过高热量饲料喂养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40mg/kg的方法
目的: 观察CK7、CK20、villin在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联合应用这三种抗体对于寻找来源不明转移癌的意义。   方法:对154例原发灶明确的淋巴结转移癌(其中乳腺癌52例
在我国,肺癌是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具有易转移、易复发、易产生获得性耐药等特点。由于发病率与死亡率的不断上升,针对肺癌的诊断技术与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
背景和目的癌症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其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增加,近10年来增加更为明显。早期的肿瘤患者主要采取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但是许多患者发现肿瘤时已经发展到中晚期,不再适合手术切除,化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在肿瘤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生长不快、病理分化好的恶性肿瘤对化疗药敏感性差;然而一些生长很快、病理分化级别低的恶性肿瘤对化疗药敏感性却很好。导致此种情况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病理类型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