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透明、官员自利与政府预算卸责

来源 :新疆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917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而政府预算作为现代政府公共治理的主要手段,开始出现在大众面前。作为各级政府的首要政策工具,预算在政府职能的发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预算制度的发展过程中,我国进行了不断的创新与探索,为适应时代发展下政府职能的转变,尤其是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全方位改革的力度加大,预算方面作为其中启动最早、力度最大,而且更加全面的改革,其效果也最为显著。总的来说,我国的预算体系正在沿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在各级政府实际的预算活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如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松弛导致的预算效率低下问题,以及预算权利行使的不规范、官员以权谋私、偏向性预算支出等机会主义行为层出不穷。因此,为提高预算的效率,应当积极探索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来缓解这种效率低下问题。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结合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行为科学理论进行分析,介绍了政府预算活动中机会主义行为存在的原因以及政府预算卸责的内涵与特征。并以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不包括我国港澳台等地区)2011—2016年的预算数据为研究对象,将官员自利作为自变量来解释预算卸责形成的原因,并试图将预算透明作为调节变量看是否透明度的提升可以抑制官员自利与政府预算卸责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水平。结果发现预算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是由于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存在不合理的信息结构以及各自目标函数不一致而产生的。而且在政府的预算活动中,无论是收入还是支出方面均存在预算卸责;这种卸责的程度与官员的自利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且预算透明度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官员的自利倾向是直接导致政府预算卸责产生的主观动因,而预算信息结构的失衡更加重了这种行为的后果。在本文的结尾,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用以改善预算卸责行为造成的预算管理和预算效率低下等方面的问题。如通过建立多元的考核体系来正确激励和引导官员,以增加公共性而抑制其自利性;再者,可以积极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制度并鼓励公民积极参与预算来降低预算中的机会主义倾向,从而共同推进预算活动的健康发展;最后要重视政府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从制度上来规范相关人员预算权力的行使以及约束官员预算行为。
其他文献
现阶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提升增长动能成为当下我国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战略。然而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矛盾依然存在,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等问题突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实体经济向上向好发展的步伐,成本问题更加成为了牵制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桎梏。成本粘性的存在反映出我国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甚至是成本管理低效率的现状。由此面对国内外多变的市场形势,企业的成本粘性问题成为当下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话题
学位
从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新疆在西部大开发政策引导扶持下,为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扩大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从2000年到201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610.38亿元增加到12841.89亿元,增长了19.32倍,GDP从1363.56亿元增加到12199.28亿元,增长了8.95倍,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推动了新疆经济快速增长。2012起我国
学位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乌鲁木齐市传统工业持续转型、新型工业化不断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逐渐成为乌鲁木齐市工业经济研究的热点。然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对工业用地需求越来越大,乌鲁木齐市既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节点又作为西部中心城市,大城市、小郊区的资源环境使工业用地的供给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工业用地经济效率的提高是解决乌鲁木齐市不断增长的工业规模与有限的工业用地间矛盾的重要途径,这不仅对于缓解工业
学位
能源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和物质保障。能源具有的资源、经济、地缘政治属性使得全球能源贸易博弈加剧、贸易格局不断重塑,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展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已然成为各国的首要选择。天然气作为主要低碳能源,具有储量丰富、价格适中、清洁环保的属性特征,是新时代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其开放性、包容性、均衡性和惠普性为沿线国
学位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两项重要引擎,二者的协调发展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的联动是一个伴随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动态过程,近年来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促使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协调发展问题进入老话题新研究阶段。在新发展理念指导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协调发展理念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西北五省作为西部大开发主要地区和“一带一路”建
学位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经济与安全并重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实体经济的核心,制造业的发展程度衡量着某一个国家经济综合实力的强度。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已经从追求数量增长的粗放式增长进入到追求质量的结构优化发展阶段,从要素驱动为主要动力的发展方式进入到创新驱动的绿色可持发展方式。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更加强调中国制造业必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这就必然提出如何测度制
学位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物质需求的不断增加,随之产生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容小觑,并且占据了基础性地位,所以相对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来说,农业对于生态环境的依赖性更大。当前,各行各业发展迅速,面对日益增长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怎样在“保量”的同时兼顾到“保质”,基于此,如何引导我国的农业发展由粗放型的农业生产逐步转化为绿色可持续发展就成
学位
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发展不仅是人口的市民化,还涉及到城镇全方位质量的提升,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就业结构等方式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而新型城镇化建设又可以通过劳动力转移、影响需求结构等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但在过去的发展中,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过度依赖资源密集型的第二产业,而今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逐渐暴露,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及升级是当前
学位
受逆全球化思潮和新冠疫情冲击,部分国家外贸政策发生转变,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也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巨大的溢出效应,有利于密切区域内各国的经贸合作,开拓海外市场需求、拓展贸易空间、释放贸易潜力,减少逆全球化思潮的不利影响。而由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范围广,不同地区国家间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外贸政策等均有较大差异,为结合不同地区特点,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贸易投资策略以促进地
学位
农村基础设施是发展农业、农村和保证农民生活的基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021年2月21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强调要加强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本文研究内容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意义及文献综述;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