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2011年全球具有糖尿病患者3.66亿,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5.52亿。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死亡率,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15%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会在其生命中的某一时刻发生足部溃疡或着坏疽。下肢截肢中有50%与糖尿病有关,而其中2/3是由糖尿病导致的足底溃疡引起的。足底压力增高是糖尿病患者足底发生溃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相关性高达70%~90%,但导致溃疡的足底压力切点目前尚未确定。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的增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关节活动度和神经病变,此外还包括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足部畸形、足底胼胝等。如果足底压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大小可以确定,那么便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足底压力,防止溃疡的发生。在过去20年中,西方国家进行了一些关于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的研究,但是关于中国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仍然寥寥无几,需要深入的研究探讨。本研究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常用检查以及足底压力数据的分析,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一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记录受试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程、鞋码和鞋跟高度等。检查其足底皮肤营养状况、有无胼胝,记录足部出汗情况、足部感染史、足部溃疡史、足部水泡史以及足部异常感觉情况。用平板式足底压力测量仪测量患者足底压力。分别测量患者足底最大压力、最大压强以及冲量5次,并从中选择3组完整的数据进行分析。按照解剖结构将足底分为十个区,分别计算左、右足各区域各参数3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采用左足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用10g尼龙单丝试验检测足底感觉情况。测量患者踝肱比(ankle-brachial index,ABI),每侧的ABI值等于该侧踝动脉压除以肱动脉压。用彩色超声诊断系统检测患者双下肢动脉光滑度、内壁清晰度、内中膜厚度以及斑块情况。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asting serum insulin, F-INS)、总胆固醇(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ery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VLDL-C)、载脂蛋白AⅠ(apolipoprotein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尿白蛋白/尿肌酐(urine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UACR)。由眼科医师对患者进行眼底检查。6个月后,对其中35例患者进行随访检查。测量患者体重,记录患者6个月中发生足部溃疡的情况,并再次检查患者足底压力、足底感觉以及ABI。正态分布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足底压力与临床资料中的连续变量以及等级资料的相关分析用spearman秩相关。分类变量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采用后退法选择自变量。初次检查及随访检查的体重、ABI、足底压力符合双正态分布者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双正态分布者采用两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6个月后足底压力变量的变化值分别与体重及ABI的变化值进行相关分析,符合双正态分布者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不符合双正态分布者采用spearman秩相关。结果:由单因素分析可知,除足趾部位的最大压力、最大压强、冲量以及第1跖骨头部位的最大压强外,其他部位的所有足底压力变量均与体重呈正相关。大部分足底压力变量与身高、鞋码、ApoAⅠ以及ABI相关。第2跖骨头以及足跟外侧的最大压力与年龄呈负相关(rs=-0.211,P=0.035;rs=-0.239,P=0.016)。第3跖骨头部位的冲量与鞋跟高度呈负相关(rs=-0.203,P=0.043)。第1趾部位的最大压强和足底感觉呈负相关(rs=-0.197,P=0.050)。第1跖骨头部位的冲量与FBG呈正相关(rs=0.218,P=0.029)。第3跖骨头部位的最大压力、冲量以及足弓部位的最大压力与LDL-C呈负相关(rs=-0.224,P=0.025;rs=-0.204,P=0.041;rs=-0.208,P=0.038)。足底压力与其他临床常用检查指标无相关性。分类变量中,足底压力变量仅与性别和足部溃疡史有关。由多元回归分析可知,体重可以解释足底6个分区相关的10个变量变化的3.5%~9.6%。ApoAⅠ影响第1趾部位的最大压力(β=-0.267,P=0.007),足底感觉影响第1趾部位的最大压强(β=-0.261,P=0.009)。足部溃疡史影响第2~5趾部位的最大压强(β=-0.213,P=0.033)。身高越高(β=0.220,P=0.028),FBG越高(β=0.168,P=0.092),第1跖骨头部位的冲量越大。第2跖骨头部位最大压力变化的14.8%和冲量变化的14.1%可以用身高、ABI以及ApoAⅠ解释,其最大压强变化的6.7%可以由ABI以及ApoAⅠ解释。第3跖骨头部位的最大压强随着ApoAⅠ降低而增大(β=-0.196,P=0.051)。此外,男性比女性足跟外侧部位的冲量大(β=-0.250,P=0.012)。R2在0.035~0.148之间,所以多元回归模型只能解释足底压力变化中的一小部分。对患者6个月前后足底压力进行比较发现,除了第2~5趾部位的最大压力、最大压强、冲量以及第1趾部位的冲量,其余部位的足底压力变量均存在变化,且表现为增大趋势。足部溃疡史和足底感觉6个月后无变化。体重和ABI6个月前后无统计学差异。6个月后足底压力的变化与体重、足部溃疡史、足底感觉及ABI的变化无相关性。结论:1足底压力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鞋码、鞋跟高度、足部溃疡史、足底感觉、ABI、FBG、LDL-C、ApoAⅠ等12个因素相关。2性别、身高、体重、足部溃疡史、足底感觉、ABI、FBG以及ApoAⅠ是足底压力的影响因素。3随着病程的延长,6个月后2型糖尿病患者大部分足底区域的足底压力明显增大,这些变化与体重、足部溃疡史、足底感觉、ABI的变化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