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中的被抛弃者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peng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纳西·威廉斯(1911-1983),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最杰出的剧作家之一,为美国戏剧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威廉斯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社会对那些敏感的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个人的摧残。的确,在刻画那些受伤害者、逃避者、残废者和与环境格格不入者时,他塑造了一个既可辨认,又与世隔绝的世界。威廉斯似乎一直“停滞”于此主题的写作,但却成为这类人物描写的大家。本文就其三部最经典的戏剧《欲望号街车》、《玻璃动物园》和《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文的简介部分就国内外学者对其作品的研究,文章的主题,写作动机及文章结构进行了简要介绍。正文共分四章,从三个角度对三部作品中的被抛弃者逐一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对威廉斯本人:一个被抛弃者,也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剖析。 一 性麻痹下的被抛弃者 本章从《欲望号街车》中的典型人物布兰琪的三个不同阶段进行了分析。在第一阶段中,布兰琪失去了象征其家族的贝索.里夫庄园,失去了其深爱的同性恋丈夫,而其祖先的那些“风流韵事”注定了布兰琪是社会的牺牲品。在第二阶段中,为了摆脱痛苦,惩罚自己的罪过,布兰琪开始了她放纵的生活。本部分集中论述了布兰琪被剧中另一重要人物—斯坦利(布兰琪的妹夫)强暴这一经典情节,分析了布兰琪的纵欲本性。在第三阶段中,作为一个社会的弃儿,在传统道德的主流社会中,她终究逃脱不了自己的悲惨命运。在被送进精神病院的同时,她醒悟了。 二 宗教审判下的被抛弃者 本章就其另一剧作《玻璃动物园》进行了研究。威廉斯笔下的人物不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也不是基督教中的圣人,而是一群“罪人”,是道德与精神上的残废人。他们体现了人类在道德和精神分裂的过程中追求真理,努力寻求拯救的艰难历程。本章运用了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结合宗教、神话、挖掘了剧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 逃避的被抛弃者 本章中的逃避者涵盖了威廉斯的三个剧本。一类是未曾露面的逃避者,一类
其他文献
目前,在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当中,很多研究者都开始研究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研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纷纷做出贡献。在中国,有许多少数民族,所以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研究对我国来说是
这篇论文是关于文化传递。现代的翻译理论家大多认为翻译不仅是语言的传递,也是文化的传递。而且文化的传递也已经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翻译也被界定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乔治·艾略特在英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同凡响的地位。她公然蔑视正统的叛逆行为使得她长期为英国上流社会和体面家庭所放逐。但是在文学创作上,她却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英国文学
西方法学界之主流思想,因受逻辑实证主义影响,向来认为法之语言必为平实,客观之语言,杜绝摸棱两可,以利阐明事实及观点。然而,随现代科学,哲学渐渐推崇相对论,法学界之上述思
本文试图从翻译的角度来研究文化构建的问题。具体地说是研究翻译活动与晚清文学观念重构的关系。虽然文学观念的重构离不开晚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的背景,本文作者认为
该文在借鉴国外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汉语邀请言语行为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实施情况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次用统计数据说明了汉语中邀请言语行为的实施情
《宠儿》、《爵士乐》、《天堂》被称为托尼·莫里森的历史三部曲,它反映了百年以来美国黑人艰难的生存状况。而且,这三部作品着重突出了莫里森一贯的主题:对黑人家庭、社区的
前景化概念源于绘画艺术,前景化是为了吸引观者的注意,从而达到期望的某种艺术效果,其他的人或物则构成背景。本文综合论述了语言前景化理论的发展以及国内外学者对于该理论
詹姆斯·乔伊斯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举世公认的文学巨匠,意识流文学大师。他的作品对现代主义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二十世纪整个西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