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别对正常小鼠以及TRPV1-/-小鼠进行足三里穴电针预刺激,检测小鼠体内血清乳酸、肌酸激酶、血糖的含量,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小鼠运动性疲劳产生的预防作用,探究TRPV1基因在运动性疲劳中的作用机制,以及TRPV1基因与针刺足三里预防运动性疲劳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分别选用昆明野生小鼠30只,及TRPV1-/-小鼠1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小鼠进行分组。将昆明野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设为正常空白组、正常模型组、正常针刺组;TRPV1-/-小鼠亦按此法进行分为三组,每组6只,分别为TRPV1-/-空白组,TRPV1-/-模型组,TRPV1-/-针刺组。空白组实行正常喂养,不予额外刺激。分组完成后,先对两类小鼠的针刺组分别予以七天的电针足三里穴的干预,每天一次,每次二十分钟,时间在10:00—10:20,电刺激使用6805-A型电针仪,刺激强度为2-3mA,2-100Hz(密波-疏波),共做七次。电针预刺激后,对两类小鼠的模型组、针刺组同时进行力竭游泳造模。确认造模成功后,即时对所有48只小鼠进行采血处理,检测小鼠血液中乳酸、肌酸激酶、血糖的含量,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正常小鼠乳酸含量将正常小鼠模型组血清乳酸含量与空白组进行对比,乳酸含量明显增多,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将正常小鼠针刺组乳酸含量与模型组进行对比,乳酸含量下降,且二者亦具有显著差异(P<0.01)。2.正常小鼠肌酸激酶含量正常小鼠模型组肌酸激酶含量高于空白组,且二者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正常小鼠针刺组肌酸激酶含量亦比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1)。3.血糖含量正常小鼠模型组血糖比空白组稍有降低,但并没有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在TRPV1基因敲除小鼠,情况与正常小鼠一致,模型组血糖含量与空白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TRPV1基因敲除小鼠乳酸含量TRPV1-/-小鼠模型组血清乳酸比空白组有明显上升(P<0.01);同时,将TRPV1基因敲除小鼠针刺组血清乳酸与模型组进行对比,乳酸含量明显下降,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5.正常小鼠与TRPV1-/-小鼠间乳酸含量对比将正常小鼠模型组与TRPV1-/-小鼠模型组血清乳酸含量进行对比,TRPV1-/-小鼠乳酸水平高于正常小鼠,经统计学分析得出结果,二者差异具有显著差异(P<0.01)。再对正常小鼠与TRPV1-/-小鼠针刺组血清乳酸水平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二者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RPV1-/-小鼠血清乳酸含量较高。6.TRPV1-/-小鼠肌酸激酶含量TRPV1-/-小鼠模型组肌酸激酶含量较空白组有明显上升(P<0.01);而TRPV1-/-针刺组小鼠血清肌酸激酶含量也比模型组有明显下降。7.正常小鼠与TRPV1-/-小鼠间肌酸激酶含量对比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无论是模型组还是针刺组,两类小鼠间肌酸激酶含量的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力竭游泳小鼠的运动性疲劳产生有预防作用。2.TRPV1基因对力竭游泳小鼠体内乳酸的产生有抑制作用。3.TRPV1基因参与介导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力竭游泳小鼠体内乳酸堆积的预防。4.TRPV1基因与力竭游泳小鼠体内的肌酸激酶产生没有明显关系。5.TRPV1基因与电针预刺激足三里穴对力竭游泳小鼠的肌酸激酶堆积预防作用无明显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