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控制是美国社会学家E.A.罗斯率先提出的一种理论,其内涵主要是指社会或组织体系为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通过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方式约束、规范社会成员思想和行为的手段和过程。社会控制是否健全是社会能否良性运行的一个必要条件。由于古代中国的特殊情况,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往往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因此他们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社会控制的概念,但是从其思想基本倾向来看,无非都是以调节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以稳定社会秩序为基本目的。因此可以说历史上任何一位思想家、政治家都会考虑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的问题,也就是社会控制的问题。明朝是继汉唐之后又一强盛大一统的中原王朝,而明初到明中叶时期,由于各种原因逐渐由兴盛走向衰落,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与政治家都为解决明王朝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和重新整合社会秩序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陈献章正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说承袭濂溪之学,又糅合二程、朱熹、陆九渊、张载等诸家学说,融儒释道为一体,开启了明代心学。本文从社会控制体系的角度研究陈献章的思想,将其社会控制思想置于明初到明中叶时期的社会大背景下进行分析,揭示陈献章社会控制思想的现实来源。在“道本论”和“心体论”的基础之上,陈献章将非制度化控制理论与儒家诚的思想、教化思想相结合,主张通过伦理教化来加强社会个体的道德修养,达到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和束缚,陈献章的社会控制思想难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不可能构建完整合理的控制体系实现对社会各阶层全面、长久地控制,虽然在他的思想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但总体上来说是瑕不掩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