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剩女”是中国教育部2007年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指已过25周岁却仍未有男朋友或仍未进入婚姻殿堂的女人。近几年来,剩女数量节节攀升。她们大多拥有高学历,高收入,同样年龄也偏大,但却依然没有步入婚姻的殿堂。日益突出的社会影响力使得对这一人群的研究越来越重要。本文试图解决以下问题:1.她们的生活状况如何?2.与传统婚恋观相比,他们对婚恋的价值观有何不同?3.她们的择偶标准是什么?4.她们的现代化程度为哪般?5.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她们的单身?本文以现代化理论、性别发展和择偶理论为理论支持,采取了定量研究方法。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心得,自制调查问卷,对105位剩女和106位单身男性进行了调查。设置男生问卷的目的是从男生的视角来探究剩女现象,这是一个全新的视角,也会使得出的结论更加的全面。数据结果显示:(1)大多数女性受访者对自己的单身生活很满意。一小部分人感到担忧。单身生活最大的压力来自父母。(2)传统观念“男主外女主内”已发生了变化,但尽管许多女性期待男性可以做更多的家务,但很少男性表示愿意做“家庭煮夫”;许多高学历的男性已抛弃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观念,但是他们仍希望自己未来的伴侣在教育水平上比自己低;男性对女子贞洁的崇拜也不再像古时那么严重;父母在子女婚姻方面的权威下降,但会给子女提供建议。(3)女性受访者不再执着于男性年龄比自己大、薪资和住房状况方面比自己高;男性受访者对年龄、薪资和住房状况要求不多,但却希望未来的妻子能够在长相上很具吸引力。对女性来说,最具吸引力男性应具备以下三种特质:有事业心、脾气好、慷慨大方;而男性则要求女性忠诚、温柔体贴、慷慨大方。(4)数据显示,剩女群体的现代化程度符合杨国枢在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研究中的结果—在有些方面依然很具传统性,而在有些方面现代化程度已很高。(5)导致剩女群体出现的三大原因为:第一,交际圈太狭窄;第二,大部分剩女不愿意降低自己的择偶标准。值得一提的是第三个原因:男性在寻找和追求女性方面太过被动。最后,本论文试图呼吁社会各界加大对剩女这个新兴群体的关注程度。一些增加剩女结识男性机会的建议也在文中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