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孕育人才的摇篮,社会各界对其寄予厚望,可是当学校的教学效果和社会需求发生偏差的时候,大家就把所有的原因都归结到学校教育的不到位。教书育人固然是学校的本职工作,但是不能将教育的全部重任交付给学校,社会、家庭也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和学校作为培养孩子的主要场所,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家长和校方必须打造出一个较为有力的外部环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广阔的平台。学者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社会对学校教育制定了很高的标准,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果家庭不配合,学校教育的成效也很难体现出来。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通力配合,互相协作,创建完善的教育体系,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健全的平台。家校合作已经提升为国内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趋势。如今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仅凭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完全不能完成教育青少年的这项重任,为了能更好的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社会各界必须加大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力度,家长更是要将这项工作视为己任。在教育实践工作中,学校需要家长的通力配合,力求家校合作共同制定教育方案,家长也十分期待为学校教育出一份力量,可是尚未探寻出科学的渠道,教育行政机构尚未拟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使得这项工作的重要性难以得到凸显,也使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配合工作仍然停留在形式表面,家长和学校的交流仍然局限在单向沟通的层面,即老师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了解并接受,却缺少对学校的反馈建议。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使单向反馈转向为双向沟通,制定合理的家校合作方案则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教书育人是学校的主要职责,但是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所以,只有家长以及学校在具体的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能够通力合作,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教育事宜在具体发展过程中的本质的发展因素的实施和执行,就能够使得学生在遭遇到了一些无法解决的难题的时候,能够懂得采取一种平和镇静的方式来实施和解决,学校教育在具体的实施和执行的过程中,存在的不完善的地方,是可以通过家庭教育的方式来解决的,进而最大程度的将学校教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予以及时的弥补,在具体的学校教育实施和执行的过程中,产生一种较为强化运营和发展的状态,最终形成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在具体的实施和执行的过程中,彼此相互指导,相互补充的良好的发展状态,相得益彰,携手并进,只有这样,才能够最终实现学生的完美的人格的形成,进而最终不管是从哪个层面上,都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学生的较好的教育和发展,这一点是尤为重要的,也是在具体的实施和执行的过程中,需要着力的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对成都市温江区A中学初三某班为探究范例,利用个案调查和共性探究相结合的方式,立足于不同的变量对该班级家校合作的现状和缺失成因展开探究,且拟定较为完善的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抛砖引玉,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