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藻类荧光特性的PM2.5生物毒性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lo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在众多的大气污染物中,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颗粒物)由于来源与化学成分复杂、直径小、表面积大、可以通过皮肤接触与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PM25为研究对象,采用在线观测分析北京市PM2.5样品,并根据空气质量指数(AQI)同步离线采集PM2.5样品,以蛋白核小球藻为实验藻种,通过pH、叶绿素a、快速荧光诱导曲线、荧光参数以及细胞形态等参数的变化,查明了PM25水溶性物种的生物毒性特征。研究结果如下:
  (1)观测期间北京市PM25污染最严重的时间主要集中在3月。水溶性物种间N03-与NH4+相关性最高,其次为S042-与NH+。NH4N03、(NH4)2S04是北京市PM2.5中水溶性铵盐组分的主要结合方式,NH4N03是硝酸盐的主要结合方式,(NH4)2S04是硫酸盐的主要结合方式。
  (2)藻细胞浓度、叶绿素a含量与吸光度OD值三项监测指标两两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采用吸光度OD值绘制了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曲线。
  (3)蛋白核小球藻可以用来评价PM2.5的生物毒性特征,污染等级为轻度及以上会降低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并且DIo/RC单元反应中心消耗的能量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变得越来越高,用于光合作用的能量减少。
  (4)PM25溶液为轻度污染及以上时,藻细胞容易发生质壁分离,细胞膜从细胞壁上脱落下来,排列规则的叶绿体片层结构破坏,淀粉颗粒模糊不清,随着污染等级的增加,细胞结构受到的破坏也越来越明显。
  (5)对小球藻生长构成威胁的水溶性物种主要是以NH4N03为首的硝酸盐与以(NH4)2S04为首的硫酸盐。
  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探讨PM2.5中不同化学成分的综合毒性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以乐清市城南街道悬浦河(新世纪花园)污染源截污纳管工程为例,对工程进行了详细的总结,论文作者作为项目运营单位的负责人全程参与了该工程的前期调研、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工程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工作。给出了设计思路和部分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和说明,提出了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其经验对同类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阐述了截污纳管工程对悬浦河(新世纪花园)水质影响。部分主要水质指标表明,自
学位
碘代造影剂是2,4,6-三碘苯甲酸的衍生物,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过程,具有高亲水性、高稳定性、难生物降解,是高毒碘代消毒副产物的潜在前体。由于污水处理厂传统生化工艺无法对其有效去除,因此寻找一种高效去除碘代造影剂的技术以降低其带来的环境风险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以钴活化过一硫酸盐(Co2+/PMS)和热活化过二硫酸盐(热/PDS)为研究体系,系统地研究了碘美普尔、碘海醇、碘普罗胺和泛影酸钠四种典型碘代造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对污水进行处理是缓解水资源短缺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应用广泛的以活性污泥为主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在能源消耗、剩余污泥产生、资源回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而未来的水处理技术需要更加注重节能高效的去除和回收污水中的营养物质,以提高水处理中的资源利用率。  藻菌共生构成了天然水体的净化基础,微藻与菌群之间的气体交换作用、对营养物质的利用以
学位
高级氧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但废水中高浓度的氯离子不仅会显著影响降解动力学,还会参与有机物质的降解过程,形成毒性更强的卤化副产物。因此,研发高盐体系仍能高效安全运行的新型高级氧化技术显得尤为迫切。论文以酸性橙7(AO7)和2,4,6-三氯苯酚(2,4,6-TCP)两种典型有机污染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新型的Cr(VI)/亚硫酸盐和Cu(II)/H2O2氧化体系,探讨有机物降解过程中无
学位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迫切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清洁能源,许多电化学储能和转换技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例如,能量转换装置碱性燃料电池被认为是21世纪首选的高效、清洁的发电技术。此外,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较大的比容量、较好的循环稳定性特点的超级电容器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储能设备。锌-空气电池具有成本低,操作安全,能量密度高的特点,得到广泛的研究。 
近些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排放的大量氮氧化物(NOx)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加剧,已成为“十三五”期间大气污染减排和治理的重点。微纳米气泡因其有相比较于普通气泡的特殊优势,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拥有比表面积大、停留时间长、传质效率高的优点,一定程度上提高了NO的溶解度,克服了湿法脱硝中NO液相传质较低的问题;此外,微纳米气泡破裂时会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OH),可
膜分离技术是处理污染水体的有效技术之一,而膜污染是制约膜分离技术广泛应用的瓶颈问题。基于水体中大多数有机物带负电的实际情况,我们利用导电材料制备新型电活性膜,在电场耦合的作用下,将负电荷引入电活性膜表面,利用静电斥力排斥有机污染物,同时在膜上方边界层及主体溶液中形成电场,有效缓解荷电有机物在膜表面的吸附或沉积。本研究旨在探索可推广应用的、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来有效缓解膜污染和通量降低的问题,且不会对正
学位
水体嗅味污染日益成为饮用水安全的突出问题。在实际处理嗅味问题时,吸附处理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粉末活性炭是最常用的吸附剂之一。为深入了解粉末活性炭与嗅味物质间的吸附规律,本论文针对16种特征致嗅物质,系统分析了其活性炭吸附处理的可行性。同时,对9种不同类型活性炭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不同活性炭对同种嗅味物质吸附效果的差异。此外,本论文还开展了南方某水厂进厂水与预氧化出水中 2-甲基异莰醇(2-MIB)、
学位
锑(Sb)与砷、铅、镉均属于全球性分布的生物非必需元素,我国是一个“锑大国”,其锑储量与产量均居世界之首,工农业消耗的锑并未妥善处理,锑在自然环境中呈现不断积累的态势。2014—2017年,太浦河发生锑超标事件,苏州市吴江区印染企业多次被停产、限产。因此,本文选择工业发达地区太浦河流域土壤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流域内36个土壤样点,对流域内土壤重金属进行了监测分析与风险评估;针对流域土壤的主要污染
学位
海洋厌氧氨氧化菌(MAB)是厌氧氨氧化细菌的特殊分支,具有耐高盐、耐低温等特点。因此,MAB在含海水污水和高盐废水脱氮处理方面有天然的生理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无机碳(IC)是厌氧氨氧化菌的唯一碳源,五价钒(V(V))与微生物体内某些重要的酶有关,本文先后研究了无机碳(IC)和五价钒(V(V))对MAB处理高盐富氮废水脱氮特性的影响,并对其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取得以下研究成果:  采用厌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