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南充市59例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患者临床资料,了解其临床特征。方法:(1)采集2009年至2010年在仪陇县人民医院和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临床诊断钩体病患者血清67份。(2)聚合酶连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患者血清钩端螺旋体DNA。(3)收集并分析经PCR检测钩体DNA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7例临床诊断钩体病经PCR检测血清钩体DNA阳性59例。(2)59例钩体病患者平均年龄55±13岁,男性61%(36/59),女性39%(23/59);主要临床表现有头痛、身痛98%(58/59),腓肠肌压痛91.5%(54/59),发热90%(53/59),眼结膜充血37.3%(22/59),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8%(9/50);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9.1±3.7)×109/L,淋巴细胞比例占10±9.1%;临床分型流感伤寒型占42.2%(25/59),黄疸出血型33.9%(20/59),肺出血型15.3%(9/59);20例黄疸出血型死亡1例,9例肺出血型死亡2例,占22.2%;肾功能衰竭者91.7%(11/12)给予血液透析治疗。结论:目前南充市钩体病患者平均年龄明显偏大,全身毒血症状较重,消化道症状突出,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不明显;外周血淋巴细胞明显减少;流感伤寒型比例明显下降而黄疸出血型比例相对升高;黄疸出血型死亡率下降;早期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可降低钩体病黄疸出血型死亡率。目的:检测49例钩体病患者血清TNF-α、IL-2、IL-6的水平,分析三种细胞因子在流感伤寒型、黄疸出血型、肺出血型中的差异,初步探讨三种细胞因子在钩体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1)取经P CR检测钩体DNA阳性患者血清49份(其中流感伤寒型20份,黄疸出血型20份,肺出血型9份)。正常对照血清来自2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者。(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钩体病患者血清TNF-α、IL-2、IL-6的水平。(3)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三种细胞因子在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中水平差异性;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种细胞因子分别在流感伤寒型、黄疸出血型及肺出血型中水平的差异性。结果:(1)钩体病患者早期血清TNF-α水平(13.8±4.8 pg/ml )高于健康对照组(7.6±0.4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2,P<0.01);流感伤寒型、黄疸出血型及肺出血型血清TNF-α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肺出血型水平最高,肺出血型与黄疸出血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与流感伤寒型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钩体病患者早期血清IL-6水平(211.4±127.9 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01.4±1.8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798,p<0.01);黄疸出血型、肺出血型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流感伤寒型无明显升高(P>0.05);肺出血型组与流感伤寒型、黄疸出血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钩体病患者早期血清IL-2的水平(54±24 pg/ml)与健康对照组(45.2±7.4 pg/ml)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F=3.558,p>0.05)。流感伤寒型、黄疸出血型及肺出血型IL-2的水平均无明显升高,三组之间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钩体病患者早期血清高度表达TNF-α、IL-6,而IL-2水平无明显升高。(2)TNF-α、IL-6参与钩体病发生发展及器官损伤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