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人们用眼睛和耳朵在同一时间接收信息的一种综合艺术。其中重要艺术元素之一的电影音乐,具有抒情,描绘表现特定时代和地域、渲染气氛、结构影片的功能。中国拥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给了中国电影音乐的坚实的历史基础和赖以生存的土壤。中国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精神、风俗习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为电影音乐的创作实践与发展提供了无尽的源泉。民族音乐,是按人群和地域分属的各个不同民族自己创造的音乐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根据广大劳动人民劳动时所创作的音乐,往往带有原生态和多样化,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和抒情性。它带有生气盎然的民俗气息,是劳动人民真情的流露和美好心灵的抒发。传统的民间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五类。电影《白鹿原》的音乐创作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和人声有着相对成功的代表性和可分析性。我们通过对该影片所运用的吹打乐与秦腔音乐的简浅分析,可以进一步体现民族音乐在电影中的独特魅力。该片的音乐创作者赵季平先生在以往的多部电影中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征与中国魅力的音乐,被称“最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作曲家。他注重中国元素在电影音乐中的掌握运用,大胆通过艺术结构,使各类民间音乐和电影的有机融合,给观众强烈的心理震撼和情感冲击力,在他的电影音乐的创作中,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中国的气魄的特质,他以电影和导演的意图,正确把握音乐的基调、气质、性格,以及他们的年龄、民族、地方特色,获得配乐创作内涵,是成功的关键。笔者通过查阅与电影音乐、民族乐器和戏曲秦腔相关的各种书籍、期刊、杂志,搜集相关文献,观看电影《白鹿原》,在此基础上分析、整理。希望能对电影音乐中的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进行分析研究,并敦促观众们喜欢民间音乐,喜欢民间音乐,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所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艺术论断,这一点也充分印证了研究民族音乐是个重要性和永恒性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