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政府教育援藏工作自1985年举办第一届内地西藏班开始三十多年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于支援西藏教育发展,教育援藏发展成效如何,“教育援藏”受众——当地教育部门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对这一政策的接受度与认可度又如何等问题颇引学界关注。通过对新兴“组团式”教育援藏模式在拉萨L中学的实践调查研究,探讨“组团式”教育援藏模式的利弊得失,进而为国家教育援藏政策的进一步制定与实施提供决策依据与参考。调研结果表明,西藏拉萨L中学在“组团式”教育援藏政策帮助下,自2014年9月创办至今,在当地师生与内地援藏教学团队的相互配合与支持下,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西藏中等教育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取得令人瞩目的教学成果,在当地中学起到明显的示范效应。西藏本地学生不用离家千里即可享受内地相对优质教育资源,同时也带动了拉萨市乃至西藏自治区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进步与发展。L中学这种“组团式”教育援藏模式启动3年多,仍处于实验阶段,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1、在学校整体发展层面,教育援藏管理部门的权责不清,导致项目运营所需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不能及时到位;新模式的推动与发展需要更多的长效行为决策与支持。2、具体到援藏教师的选派和管理中,选派标准不统一,教师“质量”把关不严;“所供非所需”情况改善明显,但当地学校的切实需求仍未能得到足够重视。援藏教师选派困难问题客观存在,援藏教师的长效支持与管理机制仍有待完善;考核标准模糊,使得当地学校对援藏教师的管理受限。3、教师团队的建设方面,各方对L中学的关注点多集中于援藏教师,忽略了教师团队的真正主体——本地教师;对援藏教师与当地教师的管理标准不一,影响着整体教师队伍的团结与协作。针对“组团式”教育援藏新模式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1、政府主管部门在教育援藏政策顶层设计中把控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细化相关管理部门权责,在政策、资金上予以持续支持,适度实施试验性改革。2、重视教育援藏目标院校的切实需求,严格把关援藏教师的选派,注重对援藏教师身体、心理健康的长效管理,建立对援藏教师统一、稳定的考核、管理体系。3、加强教师团队“共同体”建设,注重对援藏教师、本地教师管理、评估和考核的统一性、平衡性、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