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底功能障碍MRI功能成像价值评估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p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健康青年女性盆底2D、3D MRI图像观察研究目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FD)的诊断及治疗需要精准的盆底解剖支持,但目前盆底仍有部分结构在解剖学上观点不一致以及诸多结构在影像学上未被认识。本研究旨在利用盆底2D、3D MRI观察分析盆底解剖结构组成及形态。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5例青年健康未育女性志愿者[年龄22~33岁,平均(25±2)岁]进行盆底MRI扫描,1例志愿者因图像伪影排除。利用2D图像、基于2D图像重建的3D模型观察分析正常青年女性盆底结构。矢状位图像测量髂尾肌弧度垂直径,由两名有5年以上腹盆部MRI诊断经验医师测量。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左右两侧髂尾肌弧度垂直径的差异。结果:本研究详细描述了盆底三层支持结构,并着重描述了耻骨宫颈筋膜及盆筋膜腱弓、肛提肌腱弓、会阴体在MRI上的表现;成功重建了盆底三层支持结构及会阴体的三维模型,从三维空间观察了盆底结构与盆腔器官的关系;测量了髂尾肌弧度垂直径,左右两侧髂尾肌弧度垂直径测量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为0.869;左侧髂尾肌弧度垂直径均值为0.719±0.211,右侧髂尾肌弧度垂直径均值为0.729±0.214。结论:盆底高清MRI多方位图像有利于辨别盆底结构,盆底3D重建模型有助于观察盆底结构的空间分布关系。第二部分静态及动态MRI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评估价值目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多依靠症状及体格检查确诊,其中POP-Q分度法是诊断盆腔器官脱垂的国际通用标准,但POP-Q分度法仍有较大局限性;盆底MRI可以评估盆底结构的异常改变,为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提供了支持。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4例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47~77岁,平均(60.5±2.4)岁]进行盆底静态及动态MRI扫描,同时均经临床POP-Q分度及尿动力学检查。应用PCL线及HMO系统在正中矢状位动态图像进行器官脱垂及盆底改变评估;应用肛提肌损伤评分标准、髂尾肌弧度垂直径及筋膜、腱弓损伤评价方法综合对盆底结构进行评价;应用Kendall’s tau_b相关分析分别比较POP-Q分度、PCL分级、肛提肌损伤评分间的相关性,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Kendall’s tau_b相关分析比较肛提肌损伤评分与两侧髂尾肌弧度垂直径、筋膜及腱弓评价的相关性。结果:12名患者顺利完成各项指标评价,2名患者因动态序列Valsalva动作配合差无法进行PCL及HMO系统评价。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POP-Q分度与PCL分级一致性不高,但相关性较强(r:0.717);POP-Q分度与肛提肌损伤评分有中度相关性(r:0.582),肛提肌损伤评分与PCL分级有很强相关性(r:0.917)。盆筋膜、腱弓异常评价与肛提肌损伤评分有较强相关性(r:0.657);PCL分级与髂尾肌弧度垂直径有中度负相关性(r:-0.596)。两侧髂尾肌弧度垂直径测量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为0.700。左侧髂尾肌弧度垂直径均值为-0.805±0.797。右侧髂尾肌弧度垂直径均值为-0.915±0.692。结论:PCL分级与POP-Q分度相比较分级程度较轻。肛提肌损伤评分与PCL分级、POP-Q分度的正相关性、PCL分级与髂尾肌弧度垂直径的中度负相关性证实肛提肌损伤是导致盆腔器官脱垂的原因;筋膜腱弓评价与肛提肌损伤评分有中度正相关性提示筋膜异常与肛提肌损伤存在一定联系。第三部分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在正常青年女性耻骨内脏肌及会阴体的应用探索目的:扩散峰度成像(DKI 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较扩散加权成像(DWI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相比是一个能够反映微观结构水分子真实扩散位移的非高斯分布模型。该技术的应用多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在体部的应用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究DKI技术在盆底应用的可行性,并尝试评估耻骨内脏肌及会阴体微观结构的复杂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6例青年健康未育女性志愿者[年龄22~33岁,平均(25±2)岁]进行盆底DKI扫描,DKI图像采集包含15个扩散方向,每个方向上使用3个b值(分别为0、750、1500 s/mm2),由3名有5年以上MRI腹盆部诊断经验医师分别独立进行图像处理及数据测量。采用Kendall W协和系数比较观察者间一致性,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比较左右两侧耻骨内脏肌DKI各参数测量值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比较左右两侧耻骨内脏肌及会阴体AK与RK,AD与RD参数值差异。结果:26名志愿者顺利完成双侧耻骨内脏肌及会阴体各参数值测量。三位放射医师观察者间一致性较好,Kendall’s W系数为0.848~0.976,P值为0.124~1.000。左右两侧耻骨内脏肌各参数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为0.271~0.931。双侧耻骨内脏肌RK值均大于AK值,P<0.001,会阴体RK值大于AK值,P值为0.01。双侧耻骨内脏肌及会阴体AD值均小于RD值,P<0.001。结论:DKI技术在盆底应用是可行的,我们得出了双侧耻骨内脏肌及会阴体DT及DK各参数值。第四部分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在盆底功能障碍女性耻骨内脏肌的应用价值目的:传统MRI检查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多依据于盆底结构及承托器官的形态改变,如肛提肌局部及整体形态变化,盆腔器官位置改变,肛提肌裂孔扩大等表现,并不能探测盆底结构内部微观环境的异常改变,也无法在盆底结构发生形态改变前发现盆底结构损伤。本研究旨在利用DKI技术探究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耻骨内脏肌的微观结构复杂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4例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47~77岁,平均(60.5±2.4)岁]作为病例组,26例青年健康未育女性志愿者[年龄22~33岁,平均(25±2)岁]作为对照组1,7例健康中老年经产妇志愿者[年龄46~69岁,中位年龄51岁]作为对照组2,三组均进行DKI检查,由3名有5年以上MRI诊断经验医师测量比较三组DKI各参数值。观察者间一致性采用Kendall W协和系数评价;采用单变量方差分析比较研究者间各参数测量值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U检验比较左右两侧耻骨内脏肌及三组间同侧耻骨内脏肌DT及DK各参数图测量值的差异。结果:三组顺利完成双侧耻骨内脏肌DKI各参数值测量。三位医师观察者间一致性较好,双侧耻骨内脏肌各参数值W系数为0.834~0.994。三位医师间双侧耻骨内脏肌各参数测量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为0.155~0.978。各组内左右两侧耻骨内脏肌各参数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为0.224~0.957。病例组与对照组1间左右两侧耻骨内脏肌的DK参数值MK、AK、RK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病例组与对照组2间双侧AK、RK及左侧MK值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1与对照组2间双侧RK值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KI可以探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与正常人耻骨内脏肌的微观差异;DKI具有较高敏感性,在组织形态、信号没有明显改变的情况下,能够早期探查到微观结构内部的改变。
其他文献
背景:血压是人类机体运行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血压的异常与多种疾病发生及预后有关。对妊娠妇女而言,妊娠期血压的波动可能对胎儿和母体的妊娠结局产生一定的影响。妊娠期高血压在我国发病率为9.4%。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具有一定前兆因素,如妊娠期血压正常范围的波动、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前期等,这是因为高血压的发生是由血压的逐渐升高导致,通过前期监控血压正常范围内的波动具有理论上对妊娠期高血压及不良妊娠结局进行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联合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治疗儿童原发性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的疗效及安全性,为IgAN患儿寻求更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20年5月期间就诊于河北省儿童医院肾脏免疫科初发初治、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N的28例患儿。对于肾病综合征型或伴肾病水平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50
目的:通过回顾性资料分析妊娠晚期正常甲状腺功能孕妇不同TSH水平及TPOAb滴度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产科住院分娩,孕周28~41+6周并分娩活胎,且于妊娠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完整产妇病历资料632例。1.按四分位法根据TSH水平从低到高分为4组(N1~N4组),N1组(TSH 0.550~1.431m IU/L)159例,N2组
目的:本次研究通过采用盆底三维超声对盆底器官的研究,探讨不同的分娩方式对初产妇早期的盆底解剖结构影响,为临床早期采取干预措施以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影像学参考,对产后早期发现盆底功能障碍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石家庄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门诊或住院进行常规妇科B超以及盆底超声检查的初产妇,共60例作为实验组,所有检查的产妇均选择在产后6-10周之内,年龄均在20-35岁之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下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间对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的影响,为更好地改善妊娠结局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01月-2018年12月于藁城人民医院分娩的足月、头位、单胎的757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排除胎位异常、择期剖宫产、经产妇、III类图形),宫口开大3CM后给予持续性硬膜外无痛分娩麻醉,宫口开大5cm给予持续胎心电子监护。根据第二产程时间分为两组,A组(n=584例)为第二
目的:近年来,随着分娩镇痛的开展普及,如何提升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舒适度及满意度成为了目前比较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研究旨探讨一种更加优化的分娩镇痛方案,使产妇获得一个舒适快乐的分娩体验。方法:选择年龄2035岁之间、ASAⅠ-Ⅱ级、无产科相关并发症拟行自然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妇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硬膜外麻醉(EA)组70例,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70例。EA组行单纯硬膜
目的: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DS)是一种引发痛经、子宫异常出血和不孕症等症状,同时伴随器官纤维化增大,并造成极大身心负担的妇科疾病。它的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在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 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特点,
目的:观察右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滴鼻对患儿术前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择期行上肢骨科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1~6岁,体重10~20kg,性别不限,ASA分级为Ⅰ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K组(1mg/kg右氯胺酮),DK1组(1mg/kg右氯胺酮和1μg/kg右美托咪定),DK2组(1mg/kg右氯胺酮和2μg/kg右美托咪定)。患者于手术前30mi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和真实世界研究分析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治疗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Pub Med、Cochrane Library和E mbase数据库进行全面检索
目的:对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NIPT)进行临床适用性分析和卫生经济学分析,并探究超声联合NIPT在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中的价值。方法:以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NIPT的305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NIPT筛查效能的评估、低风险人群的产后随访和各组人群的适用性分析来探讨NIPT的临床适用性,并在文献回顾和现场调研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