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进出口业务量持续增长,进出口商品质量监管模式也不断改革,以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2008年开始,国际金融危机频发,人民币升值,我国进出口企业深受影响,对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监管机制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在连续几年减免进出口商品检验费的基础上,2013年8月以来,国家质检总局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数次调整法检目录,大幅削减了出口工业品法定检验目录,检验检疫机构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法检目录调整不是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改革的唯一原因,但却是最直接的原因,每个人都意识到改革势在必行。目录调整之前,检验检疫机构关于监管模式的改革,是为了适应大通关要求主动进行的创新工作;目录调整之后,检验检疫机构要面临的改革则关系到机构的前途。本文拟采用个案考察与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无锡局检验检疫机构变迁的分析,对出入检验检疫面临的机构优化和职能变革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介绍本文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罗列文献综述,明确依据的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以及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章以无锡局为例,阐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分析目前无锡检验检疫局在机构和职能方面存在和面临的问题,并剖析这些问题的原因。第三章介绍国内外检验检疫发展经验,加以比较和借鉴。第四章进行检验检疫机构优化和职能调整应对研究,考虑检验检疫改革对其他政府机构可能造成的影响,对当前检验检疫改革提出应对方案。第五章结论部分,阐述本文结论,总结创新和不足。据此,本文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要在维护国门安全的前提下,立足于法律规定的职责,结合国家宏观政策的导向,充分考虑进出口企业的需求,遵守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原理,从实际出发,将公共服务职能和检验职能适当分离,实现由微观检验向宏观管理转变,由事前事中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建立适应通关一体化的新型检验检疫机制。为此,要依法行政,完善检验检疫相关法律;发挥宏观主体地位,推进实验室改革;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实行宏观质量管理;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政策研究,充实检验检疫职能;加大科技与人才培养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