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地图是地理的语言,地图既是地理学科的特色,也是地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地图犹如骨架,地图和地理学之间则是“骨”和“肉”的关系。只有让学生把地理知识附在这副骨架上,才能容易记住,并引起一系列联想,从而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几乎所有的地理教学内容都需要借助于地图方能表述完整,这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图释导学正是一种以地图学习为突破口,真正完成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教师由课堂主角到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的转变的地图教学模式。笔者结合多年来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以图释导学的全新教学模式,摸索出一条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积极探究、会学乐学、提高能力的道路。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通过学习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解读了目前国内外中学生对地图的学习能力以及地图素养等方面的养成教育现状。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以认知结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提出概念界定。图释导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意义和使用原则:从中学地理教育有空间观教育的内涵及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相关变化上分析图释导学教学模式的开展意义。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评价方法的变化上诠释了图释导学教学模式的具体意义。并提出了图释导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般使用原则,即认识规律原则、启发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目标价值原则、能力发展原则等。图释导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方法与实践。分析了地图教学对学生地理思维品质的的培养;图释导学需要达成的目标、特点,主要包括:明示标(课标)点(重难点)、明示标点、温故知新、图释导学、归纳总结、寻根质疑、学以致用。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以文图转换、图图转换、图文转换为主线,通过读图、解图、析图、绘图、用图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激活课堂教学。第四部分图释导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实验研究。主要是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总结出来的在图释导学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和措施。第五部分是成果与反思,明确了图释导学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有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教师通过因地制宜的进行地理表象的转化,形成科学、活跃的表象转换观,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思维的发展、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地理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