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生是青少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身心发展处于不平衡、不稳定和不成熟阶段,加之面临来自学业、人际、经济等方面的压力及自我成长的困扰,使他们容易出现各种心理或行为问题,冲动性购买、攻击甚至冲动性自伤、自杀行为屡见不鲜。冲动性表现为个体缺乏对自我的认知、计划和行为等方面的管理和控制,在有意识地权衡行为后果之前发生快速、无计划的反应的倾向,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其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相当广泛。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崛起与发展,对心理活动的内部过程和机制进行探索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广泛查阅相关文献,当前对一般群体冲动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群体、社区人群和少数小学生群体中,而针对高中生的研究鲜有,从认知加工角度探讨冲动性的研究也几乎没有。因而,了解高中生群体冲动性的发展特点,探索冲动型个体信息加工编码阶段的内部机制正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本研究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以冲动性人格量(BIS-11)表为研究工具,以重庆市4188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2年的追踪调查,考察高中生冲动性的发展特点,及其在性别、来源地上的差异等;二是采用了三个行为实验,以对冲动性个体注意偏向特点和记忆偏向特点的研究来考察冲动性个体的社会信息编码特征。最后得到如下结论:(1)高中生冲动性特质随时间的推移有显著变化,且在性别、来源地等方面的差异显著。(2)注意特征实验中,不同类别的被试在探测刺激出现在不同词性的词位时反应时不同,冲动性高分组对探测刺激的反应时显著低于冲动性低分组对探测刺激的反应时;冲动性高分组对消极词位置上探测刺激的反应时显著低于出现在积极词位置的探测刺激的反应时;将抑郁作为协变量时未表现出对被试注意偏向的影响。(3)感觉记忆特征实验中,被试对积极意义词和中性词的回忆量显著大于对消极意义词的回忆量。纳入抑郁作为协变量后,被试对三类词性词汇的回忆量间无显著差异。抑郁在感觉记忆水平对不同词性的记忆有明显的影响。(4)语义记忆特征实验中,被试对不同词性的词汇回忆量存在显著差异,高冲动性被试对消极词汇的回忆量显著高于对积极词汇、中性词汇的回忆量,高冲动性被试对消极词汇的回忆量显著高于低冲动性被试对消极词汇的回忆量。将抑郁因子作为协变量时,被试对不同词性词汇的回忆量无显著差异,抑郁对语义记忆水平不同词汇的回忆量有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