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理解性分析的商业步行街外部空间结构设计研究——以汉中市万邦时代广场二期商业步行街设计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0358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步行街的外部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它的空间结构形态影响着人们购物、休闲、娱乐等一系列的行为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对商业步行街外部空间丰富多样性的需求也在提高。一个商业步行街的外部空间结构是整个商业街的核心,它的空间引导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购物导向,也影响着人们心理对空间的亲近或排斥感。商业步行街发展到现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在满足空间多样趣味性的感性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人们对空间识别理解的理性需求,即空间可理解性与空间多样性两者的协调性。  本文从空间的可理解性作为切入点,以城市商业步行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有关商业街外部空间的结构多样性与可理解性的相互关系,借助于空间句法理论及分析方法对潜藏在人们行为活动背后的商业街外部空间结构的深层句法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其空间的多样性与可理解性。最后得出对目前商业街外部空间结构设计的原则和策略,并借助于可理解性分析的方法来完成实践项目。  本文首先对空间句法理论和空间可理解性进行研究分析,说明空间句法可理解性分析能对空间中人们的行为活动分布进行量化解析;然后对商业步行街空间结构要素、结构形态等进行相关的研究并对重庆三峡广场的空间结构变化进行可理解性的量化分析,发现空间结构对空间可理解性的影响变化;紧接着对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三类城市商业步行街进行空间结构多样性与可理解性分析的评价与研究,并得出其外部空间结构设计兼顾空间多样性与可理解性的指导性原则。根据得出的设计原则又对商业步行街的外部空间结构的设计进行总结,提出了商业步行街外部空间结构空间主从逻辑性、空间序列变化性、空间连续整体性、空间识别引导性的总体设计策略;并且还对商业步行街外部空间结构要素的具体设计方法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入口空间开敞性设计策略,街道空间连通性设计策略,以及节点空间主导性设计策略。最后通过对汉中万邦时代广场二期商业步行街的方案设计的实践过程,再一次对以上的分析方法以及设计原则和策略进行运用,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商业步行街的外部空间结构设计提供一种新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其他文献
在城市问题不断涌现的今天,大量的人口向城市拥挤的空间聚集。由于社会的进步以及城市的发展仍然需要延续,同时城市土地却越趋匮乏,这样的矛盾只有通过对于城市和建筑的重新整体
传统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和遗产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农村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建造经验,也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地域文化,承载着浓厚的乡愁。一直以来
规划实施一直是我国城市规划工作体系的核心问题之一,众多学者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讨。但是,至今为止,学界尚未找到一种科学、合理并契合我国具体国情的解决方
保健型园林是以它强化的养生保健功能成为更加符合人类居住环境要求的新的园林形式。由于国内发展起步较晚,规划设计理论不完善,实际建设存在很多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随着快速的城市化,我国城市面貌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今,轨道交通已经成为我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轨道站成了城市发展强大的推动力,对于推动城市更新和发展起到了
全球能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的大形势下,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建筑能耗始终居高不下。夏热冬冷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地区,其建筑自发性的冬季采暖和夏季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膨胀,以及私家车的普及,给整个城市交通尤以城市中心区交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而另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更新速度不断提高,衰败没落的历史街区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扮演着首当其冲的角色。但是当前国内对于历史街区改造方式多是以所谓的“大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