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渗油藏的开发是油田增储增产的主要手段,目前开发低渗透油藏的手段为表面活性剂驱,因此,研究如何有效的利用表面活性剂提高低渗油藏残余油采收率,对进一步开发低渗油藏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宏观驱替实验、核磁共振分析测试的手段,分析研究了表面活性剂驱提高低渗油藏采收率的规律及机理,总结得出低渗油藏表面活性驱驱油特征。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如下:(1)测定了不同浓度条件下相同表面活性剂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以及不同矿化度下活性剂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和乳化效果,得出结论:1、随着矿化度的增加,油水界面张力逐渐降低。2、随着油水界面张力的降低,乳化效果逐渐变差。3、低界面油水张力环境下,乳化作用较差。(2)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分析渗透率相近而润湿性不同的低渗岩心在不同结构的孔隙孔喉以及不同润湿性岩心的水驱效果差异,并且观察总结了注入表面活性剂溶液后,岩心采收率及残余油分布情况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湿岩心水驱后残余油主要存在于小孔隙中,预测存在的形式为油滴状;油湿岩心水驱后残余油主要存在的形式为油膜状,注入活性剂溶液可以明显降低残余油剩余量。主要的驱油机理包括降低界面张力,乳化油滴等。(3)通过宏观驱替实验,研究了影响活性剂驱油效率的因素。如岩心润湿性,活性剂注入速度,岩心渗透率,降低界面张力和乳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