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边界是企业组织形态的基本特征,是企业经营的动态均衡点。各经济学流派运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对企业边界理论进行了阐述,其中都蕴含了对企业经营规模和范围的思考,即企业发展到多大的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是合适的。企业边界与企业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合理的企业边界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良好的发展态势也能够推动企业边界的有效运行。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资产证券化的浪潮推动了企业边界的快速变动,使得新环境下企业边界的确定机制成为社会各界所共同关注的话题。许多经典理论都在企业边界的研究中得到了运用和发展。国有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国有企业集团承担了更多的政治目标和公共任务。对国有企业集团的边界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外部和内部影响因素的角度出发对国有企业集团边界变动的各类动因进行研究,旨在为探索其边界确定机制提供基础,为国有企业改制提供理论支撑,助其形成市场化的运行和管理机制。本文采取的主要是规范研究方法,按照从理论探讨到理论运用的研究思路,从企业边界、企业集团和国有企业的相关理论出发,在区分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市场化和非市场化动因相结合,以求更加贴近国有企业集团的双重属性。以往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企业层面,而忽视了企业集团的特征,更没有将集团外部和内部边界的研究结合到一起。本文在对国有企业集团整体边界进行研究的同时,穿插了对其内部层级边界变动的分析,并探讨了集团规模边界和业务边界的不同作用机理。本文认为,国有企业集团边界影响因素的研究需要充分考虑其属性特征:一是企业属性,通过对市场机制的探索,分析其对国有企业集团边界变动所产生的影响;二是集团属性,从集团治理的层面探讨集团内外边界的变化规律,对集团内部层级进行研究;三是公共属性,充分考虑政策负担和政治目标的影响,用以指导集团边界的确定;四是国有属性,从产权特征和委托代理的角度进行边界研究。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该章以并购重组和整体上市为例对本文的选题背景进行了阐述,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选题的意义,既可以使企业边界的相关理论得到运用,也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思路。在对企业边界和企业集团边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并从综合边界研究方法、突破现有研究框架、结合国有企业集团属性特征的角度进行创新。第二章,国有企业集团边界确定的理论分析。本章从对国有企业集团社会和经济属性的分析出发,对其单一层级变动和层级移动的动因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规模经济理论、范围经济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套牢”问题对国有企业集团边界确定机制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入剖析,为后文的影响因素分析提供依据。第三章,国有企业集团边界的外部影响因素分析。本章从制度环境、政府干预和技术进步等方面对国有企业集团边界的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索各因素的作用机制。在制度环境方面,主要对产权制度、交易制度、市场制度、金融制度和政策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在政府干预方面,分别从政策负担和政治目标的角度展开探讨;在技术进步方面,针对生产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传导机制分别进行研究。第四章,国有企业集团边界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析。本章从企业能力、企业资源、管理层行为和财务状况等方面对国有企业集团边界的内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企业能力方面,从各项能力出发,探讨能力创建、更新和利用对国有企业集团边界的影响;在企业资源方面,从物质、人力和组织资源的角度探讨资源配置、资源优势和资源类型的作用机制;在管理层行为方面,区分正、负作用机制分别展开研究;在财务状况方面,选取股权结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对其影响方式进行深入探讨。第五章,国有企业集团改革的政策建议。针对国有企业集团边界的内、外部影响因素以及边界确定与运行的实际情况,本章从加速国有企业集团市场化进程、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内部控制、落实社会责任的角度对国企改革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的结论:国有企业集团的边界受到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这些因素又表现在市场化和非市场化动因两个方面,其中的非市场化动因源于政府、官员和作为“准官员”的管理层,可能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要积极推动其市场化进程,以使其边界确定和运行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