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危害雏鸭,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临床表现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主要是肝炎和出血。该病呈世界流行,是目前危害养鸭业重要的传染病之一。该病主要病原是是禽甲型肝炎病毒(DHAV)。主要包含传统的DHAV-1型和台湾新型DHAV-2和韩国新型DHAV-3三型。中国的新型鸭肝炎病毒与韩国新型之间核苷酸同源性最高,氨基酸最为相似。目前新型鸭肝炎病毒的防治是中国养鸭业的当务之急,新型鸭肝炎病毒与传统DHAV-1病毒在血清学上不存在交叉保护作用,用传统的DHAV-1弱毒疫苗或卵黄抗体来防治鸭病毒性肝炎存在很大漏洞,也是目前该病防制上的一个最关键的问题。1.本研究在临床实习中采集病料,从中分离到新型鸭肝炎病毒,并通过RT-PCR检测和动物回归实验等进行了鉴定。2.制备鸭胚肝肾原代细胞培养模型。通过病毒接毒传代实验来检测病毒在细胞上能否稳定增殖并观察是否产生病变,以此对该病毒的细胞适应性等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传统Ⅰ型鸭肝炎病毒能在鸭胚原代肝肾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病变,而新型鸭肝炎病毒不能在鸭胚原代肝肾细胞上稳定增殖和也不能产生病变。通过病毒在鸭胚尿囊腔的增殖和主要结构蛋白VP1的分析,为后期建立快速酶免诊断方法奠定基础。结合其生物学特性分析,为该病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