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仿生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创面敷料的研制

来源 :第三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ie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作为机体与外界的屏障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保护机体免受物理性、机械性、化学性和病原微生物的侵袭;阻止体内水、电解质及各种营养物质的大量流失;感知各种感觉,引起相应的神经反射,使人远离有害刺激;其内的角质层、毛囊、皮脂腺和汗管具有吸收功能,也能分泌汗液、皮脂等;皮肤也是体温调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还是免疫和心理器官。总而言之,皮肤对维系人的身心健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与皮肤有关的创面问题却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交通伤、事故伤、压力性溃疡、血管病变性创面和烧伤等诸多疾病或多或少都存在皮肤缺损的问题。通常,创面的处理是在保证创面清洁干净的基础上,对因对症进行治疗,但不论哪种治疗都离不开创面覆盖物的辅助,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医疗耗材,创面敷料对创面愈合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创面敷料种类很多,但是普遍存在结构单一,价格昂贵等问题。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英文名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 elastomer,简称TPU,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有机高分子材料。TPU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易加工性;同时兼具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早已经通过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并广泛运用于医疗产品的制备中;而且TPU价格低廉,在成本控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理论上讲,TPU可用作创面敷料的制备,但目前国内外均尚未出现利用TPU来制备创面敷料的相关报道。1962年,Winter教授提出了湿性创面愈合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单纯地以湿性愈合原理作为指导而研发的敷料已越来越少,采用新型的生物材料和现代化的制造技术、结合细胞和生长因子、在结构和功能上模仿正常皮肤已成为创面敷料研发的新方向。TIPS(Thermally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热致相分离法)是当前制备高分子多孔膜最常见的方法,在本课题中,我们根据前期的研究成果,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对制备TPU多孔膜的方法进行改进,采用新型粒子沥虑-浸没沉淀法对TPU进行加工,成功地制备了具有仿生结构的TPU多孔膜。已有文献证实双层敷料对细胞的增殖和创面组织的修复有促进作用,结合TPU多孔膜良好的理化性质及仿生的结构,我们预测仿生TPU多孔膜用作创面覆盖物能对创面的愈合起到积极的作用。目的本研究以TPU为原料,采用粒子沥虑-浸没沉淀法制备具有仿生结构的TPU多孔膜;在此基础上,测试仿生TPU多孔膜相关物理表征、生物相容性以及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我们希望此研究能够为临床上创面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选择,同时进一步拓宽TPU材料的应用范围。方法1.TPU多孔膜的制备:通过TIPS法制备普通TPU多孔膜;通过粒子沥虑-浸没沉淀法制备仿生TPU多孔膜。2.TPU多孔膜的观察及表征的测定:(1)观察两种不同TPU多孔膜的外观及微观结构。(2)计数孔的数量和测量孔径大小,测定多孔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水蒸气透过率。3.TPU多孔膜的细胞毒性:实验方法参考GB/T 16886.5,将TPU多孔膜的浸提液与人成纤维细胞共培养,设立阴性、阳性及空白对照组,在细胞接种后第1天、3天、5天和7天,观察各组的细胞形态并检测细胞数量。4.TPU多孔膜对创面愈合的影响:(1)在Balb/c小鼠的背部制造直径为4㎜的皮肤全层缺损,使用仿生TPU多孔膜、普通TPU多孔膜、凡士林纱布作为创面覆盖物,并设置空白对照组,观察比较各组小鼠在设定时间点创面愈合的情况。(2)在致创后第3天及第7天,对创面组织进行取材并固定,制备病理切片,采用HE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苏木素-伊红染色),对切片进行观察并记录,利用Image J 1.50i(图像处理软件)测量新生上皮长度及肉芽组织厚度。(3)在致创后第5天,对创面组织进行取材并提取蛋白,WB(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创面组织中PCNA(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增殖细胞核抗原)及CD3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结果1.仿生TPU多孔膜在外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水蒸气透过率上均优于普通TPU多孔膜;除此之外,仿生TPU多孔膜外表面的孔径为微米级,孔径上小下大,内部呈海绵状,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人体正常皮肤结构。我们测得这一批次的仿生TPU多孔膜厚度为2.08㎜,上下表面的孔径分别为2.11±0.62μm和92.18±18.36μm;普通TPU多孔膜厚度为2.20㎜,上下表面的孔径分别为0.20±0.16μm和36.57±14.70μm。2.浸提液与人成纤维细胞共培养后第1天、3天、5天和7天,普通TPU多孔膜组和仿生TPU多孔膜组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别,细胞的相对数量(OD值)无统计学差异,表明其在数量上增殖趋势一致,提示TPU多孔膜敷料生物相容性良好。3.在动物实验中,空白对照组、凡士林纱布组、普通TPU多孔膜组及仿生TPU多孔膜组创面愈合的平均时间分别是9.5±0.55天、9.3±0.52天、8.68±0.82天和7.14±0.41天,说明仿生TPU多孔膜用作创面覆盖物,与其他各实验组相比,能显著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4.在创后第3天及第7天,仿生TPU多孔膜组的新生上皮长度分别是1052±317μm与2414±703μm,普通TPU多孔膜组的分别是644±176μm与1920±654μm,凡士林纱布组的分别是481±119μm与1570±506μm,空白对照组的分别是446±143μm与1416±610μm;致创后第7天,各实验组创面肉芽组织的厚度,分别是501±168μm、415±113μm、607±68μm及803±118μm。说明在致创后第3天及第7天,仿生TPU多孔膜组创面新生上皮长度明显长于其他各组;在致创后第7天时,其肉芽组织厚度也显著大于其他实验组。5.在致创后第5天,仿生TPU多孔膜组创面组织中的PCNA及CD31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凡士林纱布组及普通TPU多孔膜组,提示仿生TPU多孔膜可促进创周细胞的增殖和创面新生组织的血管化。结论在本研究中,我们改进了制备TPU多孔膜的工艺,采用新型粒子沥虑-浸没沉淀法成功地制备了仿生TPU多孔膜。与传统方法制备的产品相比,采用新方法制备的TPU多孔膜除了在外观、力学性质及水蒸气透过率上具有明显优势外,其结构更是具有仿生的特性—外表面孔径为微米级,具有防止细菌入侵的屏障作用,内部的海绵结构,可作为储藏池引流吸收渗液,内表面的大孔径有利创面细胞的增殖和组织的修复。除此之外,仿生TPU多孔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小鼠皮肤全层创面愈合的实验中,仿生TPU多孔膜覆盖创面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普通TPU多孔膜组,凡士林纱布组及空白对照组。同时,我们发现使用仿生TPU多孔膜作为敷料的创面上皮化速度及肉芽组织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WB结果显示仿生TPU多孔膜能增强创面PCNA及CD31的表达。
其他文献
综述了医用聚氨(酯PU)的改性技术和特点。从PU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出发,论述了几种常见的医用PU改性方法,表明这些改性方法使医用PU的生物相容性和物理性能得到很好的改善。随
周广仁是我国第一位走向世界的钢琴演奏家。本文介绍了周广仁的钢琴教学理念,从少儿钢琴教育事业方面分析了周广仁对我国钢琴教育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面对我国建筑行业升级转型的新形势,为推进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通过文献分析和对比研究,建立了以BIM为核心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方法,以有效解决传统项目管理所造成
<正>在对外担保业务发展上,既要有顺应潮流抓住业务发展机遇的意识,又要具备在业务大发展中防范潜在风险、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以及中国经济与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创新与深化,必然引发出学者们对中国边疆学的思考。本文作者从“中国边疆学研究的前提或基础”、“中国边疆学的社会功能”、“繁荣中国边疆学研究的途径
聚乳酸(PLA)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被用于药物缓释载体,但PLA亲水性差并缺少可供化学反应的活性基团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针对以上两点,本论文用亲水性氨基酸-酪氨酸对聚乳酸进
某化工厂采用"水解酸化+好氧+臭氧高级氧化+BAF"工艺处理有机废水,出水达到《山东省半岛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37/676-2007)中一级标准的要求。着重介绍废水处理工
<正>中国绘画史上的珍品《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时大画家顾闳中(907—960)的代表作。关于这幅画的创作,历史上有不少传说,其中一则故事是:五代十国时,北方的后周威胁南
目的总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相关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经验。方法 5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接受不同方法治疗,其中自体HSCT20例、异基因HSCT19例、混合HSCT10例和脐血HSCT1例
原发性头颈黏膜黑色素瘤(PMMs)并不常见,好发于鼻腔、鼻窦及口腔黏膜。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辅助术后放疗。对PMMs的综合治疗尚无深入研究,也未形成标准化。辅助放疗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