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超声评估甲状腺癌与转移性淋巴结的风险分层及相关研究。
1、建立甲状腺结节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并研究其影响因素;
2、建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转移性淋巴结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mLI-RADS)并探讨其临床价值;
3、探讨TI-RADS和US-FNAB联合应用对甲状腺结节临床处理的指导价值,探讨US-FNAB miRNAs在PTC中的应用价值及与超声征象的关系。
方法:
1、回顾性分析超声检查并进行手术的2241个甲状腺结节(≤1cm者842个,其中有弹性成像者272个,>1cm有1403个,其中有弹性成像者372个)的超声图像特征(纵横比、边界、边缘、声晕、内部结构、回声水平、钙化、后方回声、血管模式、血供程度及弹性评分等),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与结节恶性相关的指标,并根据回归方程计算Pus值,根据恶性特征个数计算实际恶性率,建立无弹性评分指标的TI-RADS及有弹性评分指标的TI-RADS。选取其中的225个结节进行观察者间一致性评估;分析甲状腺结节灰阶超声(135个)、彩色多普勒超声(72个)及超声弹性成像(97个)的图像特征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
2、回顾性分析超声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2231例患者中的182例229个淋巴结及其对应甲状腺结节灶,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对淋巴结的灰阶、彩色超声图像多个参数进行分析,建立超声预测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mLI-RADS);评估术前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分析各参数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3、运用本课题建立的TI-RADS系统将同时经US-FNAB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142个结节进行分类,将分类结果与US-FNAB结果及手术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检测79例甲状腺结节的miRNAs(miRNA-146b,miRNA-31,miRNA-221,miRNA-222,miRNA-187)表达情况,包括39例US-FNAB样本,将其中39例甲状腺结节的miRNA-31表达情况与超声征象做比较。
结果:
1、无弹性成像的结节中,≤1cm的五个指标分别是:边缘不光整、实性结构、极低回声、微钙化、边缘为主血供。>1cm的六个指标分别是:边界模糊、边缘不光整、实性结构、极低回声、微钙化、边缘为主血供。有弹性成像的结节中,≤1cm的五个指标分别是:A/T≥1、边缘不光整、实性结构、微钙化、弹性评分3~4分。>1cm的六个指标分别是:边界模糊、边缘不光整、极低回声、微钙化、后方声衰减、弹性评分3~4。根据以上无弹性评分及有弹性评分结节不同评估指标建立无弹性评分指标的TI-RADS及有弹性评分指标的TI-RADS;超声特征及TI-RADS分类的判读中,两位医师观察者间变异较为理想;灰阶超声图像中结节的形态边界与镜下肿块形态边界有关,极低回声与镜下细胞成分增多有关,超声显示的钙化和病理显示的钙化具有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的甲状腺结节血管模式和血供程度和组织病理学上微血管的密度和分布不具有相关性;良恶性结节弹性特征的不同可能是由于结节胶原纤维含量和排列、细胞数量和钙化的差异所导致。
2、PTC转移性淋巴结恶性特征包括:短轴≥5mm、S/L比值≥0.5、出现部分高回声、异常的血管分布、淋巴门消失、TI-RADS4C类,并根据以上特征的个数建立了mLI-RADS;术前超声对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低于术前超声对颈侧组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中央组转移率的增加和术前超声对中央组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率是相关的;年龄越轻、结节数目愈多、结节最大径>1cm及与甲状腺包膜的接触面积>50%是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对于≤1cm的PTC,与包膜的接触面积并非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对于>1cm的PTC,与包膜的接触面积、微钙化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3、TI-RADS评估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高于US-FNAB,特异度低于US-FNAB,且甲状腺结节的恶性概率随TI-RADS分类的提高而增高;检测miRNA能有效鉴别PTC和良性肿瘤,其中miRNA-31的诊断能力最高,其表达与结节的边界、边缘、微钙化及边缘血供有关。miRNA-31的高表达与US-FNAB结合能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US-FNAB结果可疑恶性和无诊断患者有较高的灵敏性和准确性,但miRNA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TI-RADS及mLI-RADS系统的建立有助于甲状腺癌及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判定并指导临床进行相应的处理。利用US-FNAB联合超声TI-RADS提高了甲状腺结节诊断准确率,TI-RADS可作为US-FNAB细胞学检查的准入指标。miRNA检测可作为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