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特点、心理健康水平及治疗预后对照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_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卒中后抑郁与内源性抑郁的抑郁症状特点、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治疗预后。   方法:采用HAMD、SCL-90量表分别测定男性女性卒中后抑郁与内源性抑郁及治疗不同时期的患者。分析卒中后抑郁与内源性抑郁的抑郁症状特点和两类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治疗效果。   结果:卒中后抑郁患者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显著高于内源性抑郁组(P<0.01)、绝望感高于内源性抑郁组(P<0.05);认知障碍、阻滞因子分卒中后抑郁患者显著低于内源性抑郁患者(P<0.01)、日夜变化卒中后抑郁患者低于内源性抑郁患者(P<0.05);卒中后抑郁与内源性抑郁患者SCL-90总分及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有显著差异(P<0.01);躯体化因子有差异(P<0.05);男性与女性总体HAMD总分无显著差异(>0.05);焦虑/躯体化因子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1);认知障碍、阻滞因子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分别抗抑郁药物治疗2周、8周后两组HAMD减分分值有差异(P>0.05)。   结论:卒中后抑郁与内源性抑郁的抑郁症状特点不同,内源性抑郁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卒中后抑郁患者。
其他文献
高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方法,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创设让学生产生学习需要的情境,做一名高素质的教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小学生已经普遍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方法,可以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学情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因此,在互联网+教育
“错误资源”是学生学习中的必然产物,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它呈现了一定的特殊性,对改进课堂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该种资源较为常见的是出现在小学数学作业中,为此,在小学